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547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司马光此时觉得官家是开明的,还是前所未有的开明,辅助这样的君王,对臣子而言是荣幸。

可惜,就是官家太不安分,太不懂圣贤之道…~

“陛下,老臣以为工坊城之奏甚善……”

韩琦开口,把司马光从兴奋的愣神中惊醒了……对,这是在议事中。

这是一次没有任何争论的议事议政,从韩琦开始,一直到吏部、工部、户部,虽然吏部诸公很不理解为什么有他们的事,但还是高度赞扬了工坊城的奏折。

韩琦从工坊城于朝廷的作用和职能说起,高屋建瓴的把工坊城定位在军备制造的位置……

王安石从度支入手,从赵曦年少时新创的产业,一直说到羊毛纺织,并详细分析了这些产业在朝廷财政上的作用……这时代,那怕是如王安石这样的臣工,依然没有借用数据陈述的习惯。

这些年朝廷收入增加朝廷财政宽裕的结果,并不能单纯从新兴产业上说起,国朝弊政革新也是一方面。

但王安石以此来说工坊城的做法,倒也对应。

想说的都开口了,就是不想掺合的也应景式赞扬几句工坊城的做法。

也就是说,在出卖工坊城新产品的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接下来该是如何出卖工艺,且如何在国朝布局各种产业的议题。

不能否认在场都是精英,也不能否认他们具备的大局意识和宏观视角,更不能不对这些臣工们百转千回的心思敬佩。

就从朝会到现在议事,再加上中午的午餐时间,也就两个时辰的空挡,在场的每一位都把这事想了个透彻。

在所有人的陈述中,没人提谁家拿下哪一种产品的话,都是从原料、运输、成本以及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角度侃侃而谈。

仿佛都是出于公心,是为产业考虑,也是在为朝廷考虑。

可赵曦在各位臣工的陈述中却发现,似乎按照诸位臣工的陈述,把工坊城的这些产业就这样被瓜分了,是被所谓的耕读世家,被朝官京官的原籍地瓜分了。

而在臣工们冠冕堂皇的理由下,一切都显得有理有据,容不得人反驳。

赵曦没有表示一点不悦,认真的倾听着诸位臣工如此这般的为朝廷谋划。

真的,难得他们用心了,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些臣工在谋事上的能力。一个个都绝不是摆设,绝对不是尸位素餐,有绝对的能力对应他们所处的职位,特别是分析起工坊城新兴产业来,让赵曦有点刮目相看了。

比如玻璃,知道了是由沙子烧制而成……至于那一类沙子他们不管,便开始长篇大论的对河北道与玻璃产业的对应开始论述。

比如铸铁锅炉,从国朝徐州铁监说起,一直说到国朝轨道网络。

比如水泥,便无法脱开河东路多山的事实。

这样的说辞,让你不得不承认确实应该如此来分配产业。

关键是祖籍是河北道的,绝不会提河北道一点,用心阐述徐州铁监的优势。祖籍是河东路的,家乡的青石绝口不提,重点放在河北道被黄河泛滥的泥沙区……

在这点上,赵曦是真心佩服他们。

皇城司整理出国朝四品以上文武臣工,以及当世在士林中有名望的大儒的祖籍地,赵曦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做成统计表,制作对比图,他才把国朝这些能称得上世家的关系理清楚。

可这些臣工,就从韩缜请奏开始,到这时候议政,仅仅三四个时辰,就把各家各族的利益理清楚了,还能说出这样让人难以拒绝的理由来。

赵曦能看清每个人的表情,那怕是天已经暗了,陛阶下这些臣工的表演,他一样能看的清。

他看到了大家从忐忑慢慢变成得意的过程,看到了欧阳修从欲说还休到最后坦然接受的变化,看到了司马光那炯炯有神的眼,自始自终都闪着光,看到了王安石捉摸不定却带着不忍无奈……

对了,还有韩缜眼里的戏谑和怜悯。

工坊城新兴产品的出售,以及这些产业的分布和未来运作模式,是工坊城与官家一同商讨好了的。

官家总是喜欢让臣工们表现,可一旦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官家希望看到的表现,就变成了小丑一般的表演。

“听诸位所述,我倍感欣慰,但由于涉及甚广,还需要慎重考虑。天色已晚,明日再议吧。”

赵曦在间歇间,冷不丁的让各回各家了……

多么热烈呀!居然让大家都忘记时间了。

第496章 故意折腾

习惯的作用是巨大的,如今朝堂的这些臣工,还不能完全从先帝四十多年的执政习惯中脱出来,还习惯在官家跟前指点江山。

当被官家莫名其妙的打断后,退出的不仅仅是勤政殿的朝议庭,还有他们被点燃的那份热情。

待勤政殿外的夜风吹过每个人的脸颊,都各自醒悟了…~工坊城是什么地方?那几乎是官家的私人领地。工坊城的新兴产业又是什么?那一样都脱不开官家,最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项产业脱开过官家。

这时候大家都意识到了这点:没有官家的许可,韩缜韩玉汝有多大胆,敢在朝会上提议出售工坊城新兴产品工艺的事?

而在整个议政事,大家都忽略了皇家的利益……失误呀!

幸好,这只是第一次讨论,还有补过的机会。

从来没有一项事宜像工坊城出售各种产品工艺这样受热衷,就是边境有战事都不会这样大的关注度。

可惜,因为保密法令的限制,昨日议政的信息没有丝毫的透露,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朝廷是真有意出售那些工艺的。

有这就够了,剩下的无非是钱多钱少的事。所以,市井便有了各种各样的传闻。

事情才过了一夜,居然就发酵了。也是,昨天相公们议政,整个国朝都在议政。

商贾们以为,这是他们的领域,官员总归不是内行,这类事就该让他们评议,朝廷只需要议定是否出售即可,至于价值……

至于价值,一些憋不住的牙行已经开始预估各种工艺的价格了。

说真的,这些年工坊城的产业真让人眼红。从桌椅板凳,到水泥马车,从蛋糕饼干,到羊毛纺织,几乎包含吃穿住行,再没有比工坊城更赚钱的营生了。

关键是整个国朝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但国朝所有军州对工坊城产品早已认同了,听说就连北辽西夏,也以拥有一套工坊城的桌椅为荣,以拥有一辆工坊城的那车为荣。偏偏工坊城侧重于军备,这些产品都是限量销售。

只要是有点见识,都清楚谁能拿到工坊城产品的秘法和工艺,就是拿到了几代人源源不断的财源。

一些大商贾,包括牙行,忙不迭的开始展现他们的存在感。

因为市易法的原因,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潜藏,甚至串联着想给朝廷施压,别让朝廷盲目的推开市易法。

之所以朝堂臣工踊跃抨击市易法,就是这类人背后使大力了。现在有了这样的事,终于可以显身手了。

所以,从《蹴鞠快报》到《时论》,都有了关于工坊城产品工艺出售的相关文章。

《蹴鞠快报》侧重于分析并解说工坊城的产品……倒是不用工坊城去做广告了。

而《时论》却着重分析工坊城产品工艺出售后,对国朝税入的作用。

昨晚就向赵曦请示了……一个词:放任。

一大早,昨日议政的诸位,利索的把日常公务处理完,快速的在政事堂集合了……

“昨日议政,对于工坊城出售工艺一事,诸位臣工的意向基本是同意。所以,今天就别再谈是否出售,或者出售工艺的利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