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苟心
因此为了实现人口迁徙的目标,朝廷可谓下了血本,中书省规定:每一名迁徙到关外或者从关外向内迁的百姓都给予10两白银的补贴!要知道这个补贴可是按照人头计算的,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就能得到40两白银的补贴,让一家人什么都不用干就可以舒舒服服过上一年!
不仅如此,朝廷还规定移民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免除3年的赋税!这一政策能够鼓励大量商人和手工业者通过移民来享受优惠政策。如此一来,百姓们迁徙的积极性应该会大大提高。
至于其它道路、运输等方面的问题,内阁也都考虑得妥妥当当。
光补贴一项,朝廷就要付出2亿两白银,这还不算其它方面的巨额开销,初步估计为了这次人口迁徙,国库需要耗资接近3亿两白银。如果不是现在大魏国库殷实,这笔钱还真的出不起!
第377章 东北资源
“陛下,这项政策虽好,但臣却有一个疑义。”对于人口问题,地政司司长俞齐出列发表意见。
自从上次启用俞齐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之后,此人崭露头角,平步青云,很快就坐到了从二品的地政司司长之位,也算是朝中的后起之秀。
“你说。”
“陛下,草原地区缺乏耕地,燕然道在施行北牧南耕和以畜换粮政策以后,也只能堪堪做到粮食自足,兴安道和漠北两大草原面积更广,粮食来源更加不稳定,如此大规模的移民,粮食问题该如何解决?”俞齐说道。
严浩赞赏地看了俞齐一眼,这家伙看问题的角度十分精准,分析事情总是一针见血,的确,如今粮食问题再一次被摆在了台面上。
SKU-II超级稻种的效果虽然犀利,但对于粮食的增产效果也只有2倍多一些。另外由于土地兼并扼制带来的耕地数量的增加,还有农具的推广和改进,兴修水利设施等等原因,大魏粮食产量大概是原来的3倍左右。
但要知道原本大魏的人口还不过亿,如今人口已经达到了2.5亿之巨,因此改用新稻后充裕甚至的过剩的粮食,从今年起也只能略有盈余。
这里还有一个粮食产区地理不平衡的问题,主要粮食产区的粮食供应绰绰有余,但对于漠北这些地区来说粮食供应就相当困难了。更何况关外地区离关内粮食产区距离太远,大规模的运输耗资也是巨大的,因此粮食问题可以说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关。
严浩朝百官问道:“诸位爱卿,关于这一点,你们有什么妙法吗?”
百官沉默不语,严浩看向张枫,大司农连忙摇了摇头,他又瞧了一眼智囊王猛,这一次连足智多谋的内阁首辅都表示无能为力。
严浩笑道:“朕这里倒有一个法子。”
“山海关以东,有辽东、建州、海西大片土地,区域之广不亚于西域,且平原多而山地少。而女真族以区区不到百万人口散居其中。如若我们能将女真人的这块土地收过来施展耕种,定能成为整个关外地区的粮仓。”
严浩说完,百官纷纷摇头。范蠡说道:“陛下或许不知道,关东地区虽多平原,但气候寒冷,且土地湿润黏着,难以耕种,否则我们也不会几百年来都任由女真人占据,而毫无取之为己用的想法。”
严浩道:“此言差矣。关东地区的自然资源其实非常丰富:平原面积广大而且土地肥沃;有茫茫林海,取之不尽的优质木材,红松、水曲柳等为珍贵木料;还有多种储量丰富的矿产。”
“此外关东地区还有无数名贵药材如人参、灵芝、细辛、天麻等,更有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等兽类皮毛,河海之中还有鲟鱼、白鱼、鳇鱼等等鱼虾成群。这样一块宝地,怎能被诸位说成是贫瘠荒芜之地呢?”
葛建章出言道:“陛下,关东地区的物产微臣倒有所耳闻,只是独独这土地肥沃一项臣十分不解,自古以来关东地区不适合农耕乃是共识,为何陛下却得出相反的结论?”
第378章 黑土开发
其实也难怪百官做出关东不适合发展农业的结论,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的生产条件下,这个结论是合理的。
身处关内地区的人并不知道,看似黏着难以开发的土地实际上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黑土。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而形成的,养分含量极为丰富,肥力水平极高,这才有后来“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誉。
当然,黑土虽然肥沃,但古人却难以开发,这是因为其土壤可耕性较低,水分有效性较低,如果大规模耕种,需要有高效的开垦工具以及完善合理的灌溉系统。这些条件在现代机械农业环境下较为容易达成,但在古代想要实现却很不容易。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阻碍了古人对东北黑土的利用。比如我国古代缺乏适合在高纬度地区种植的作物,直到14世纪以后,玉米、土豆这些我们现在人熟知的粮食产物才逐渐传来华夏,古代也没有现在成熟的春小麦种植品种。
又比如在中国古代,想要到东北生活,如何御寒也是一个大问题。当时北方最有效的保暖方式是动物皮毛,但皮毛非常珍贵,普通家庭根本无力购买。扛不住东北的寒冷,又怎么会有人移民去开发东北呢?
正因如此,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才提出开发“北大荒”的政策,利用现代机械和国家动员,才终于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但这是不是说在如今的条件下,开发东北就无法实现了呢?其实并非如此,哪怕是在封建社会,只要统治者认识到东北的重要性,集中人力物力,还是可以开发东北的丰富资源的。
尤其是严浩作为一个穿越者,有领先时代的战略眼光,又有系统相助,这个目标完全有可能实现。
就拿御寒问题来说,如今的大魏煤炭正在逐渐普及,这在中国古代是不可能的。中国古代勘探和开采能力都十分有限,煤炭资源并不富裕,就连木炭都不容易获得,唐朝时的官员要靠朝廷发的“柴薪银”在冬天烧柴取暖,而宋代的木炭、石炭(煤炭古称)价格也十分昂贵。
但现在的大魏,有了SSS级资源储量卡扩大矿产储量,又有顶级采矿技术,采矿业十分发达,煤炭的获取要比中国古代容易的多。更何况东三省本来就是中国煤炭的主要产地,采煤就更加简单了!
再加上大魏兴盛的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力大为提高,木炭的生产制作销售都更加普及。又,岭北四道畜牧业发达,关东山林中野兽无数,只要朝廷居中调配,集中发展皮毛生产与制作,保障关东地区居民抵御严寒应当不成问题!
倒是高纬度地区种植作物的问题成了难点。中国的土豆、玉米等作物,都是十五六世纪以后从从南美洲地区传入的,而在这个世界,可没听说有什么新大陆,也没有什么西班牙人。如果严浩派人去探索的话,哪怕有所发现,也是不知多久以后了,这肯定不现实。
至于春小麦这种东西嘛,古代基本还是以冬小麦为主,春小麦也并不常见。
但严浩现在手里可是有系统商城这个神器在,连SKU-II超级稻种都能兑换出来,这些农作物自然不在话下。
真正需要花费大力气解决的还是黑土地问题。虽然没有机械化的农业,但严浩可以从系统商城中兑换一些辅助道具,再以国家力量动员人力开垦黑土,营造灌溉系统。可别小看了古代劳工的力量,五千年前埃及人就可以把金字塔堆出来,只要朝廷肯集中精力,开发黑土地完全也是可能的。
因此面对百官的疑惑,严浩很自信地说道:“关东地区的农业生产问题,朕自有解决的办法,请诸位放心。目前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从女真人手里拿下关东!”
见严浩如此成竹在胸,百官们也不再多言,这个神奇的天子总有办法完成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也见怪不怪了。
第379章 张居正
姜子牙说道:“既然如此,老臣倒是有办法,可逼迫女真人投降我大魏。”
“哦?太公有何高见?”
“陛下,关东地广人稀,而且女真人战斗力极强,又藏匿于山林间,如果我们派兵清剿女真人,未免费时费力。”
“不如派一支大军进入关东地区,无需寻找女真主力决战,只要攻打几个较大的据点,作出浩大的声势即可。如此一来女真人见识到我大魏的兵锋,可能会主动派人来和谈。到时候我们在略施计策,谈妥条件,也许可以分给他们一块富庶地区让他们自治以换取他们撤离关东。”
严浩听了姜子牙的话点点头:“有道理。女真人的铁浮屠上一次被李存勖将军大破,恐怕还心有余悸。我们出大军一吓,真有可能兵不血刃降服女真人。”
于是严浩下旨让姜子牙负责此次军事行动的筹划,由李靖从漠北都督府出兵威慑关东,争取逼迫女真派遣使者来京和谈。
这时严浩又问范蠡:“范爱卿,对于岭北四道的经济发展问题,你又有什么好的见解?”
范蠡跪地道:“陛下,恕臣愚昧,臣能想到的也不过是些陈词滥调,无甚新意。”
范蠡毕竟是春秋时期的古老人物,面对这种民族融合与新地区的变局,一时没有好的思路也是正常。
于是严浩朝百官说道:“诸位爱卿,此事谁能给朕办妥了,空缺已久的中书令一职就是他的了!”
此言一出,全场一片哗然。中书令,这可是正二品的中书令!整个大魏最核心的行政机构的长官,内阁重要成员,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哪怕是如今勋功卓著的范蠡,也只是中书省内和中书令平级的三府使而已,如果谁能坐上这个职位,那么可以说他在文官中的地位除了低于内阁首辅王猛以外谁都不虚了。
科举改制后的朝廷人才辈出,不乏有识之士,但严浩抛出的这个问题太大太复杂,就算有跃跃欲试者,也没有谁敢当这个出头鸟。
话又说回来,严浩抛出这个诱惑,就没打算得到在座的回应,他早就已经用“穷兵赎武”任务奖励的那张英雄卡召唤出历史上的一位大牛来助阵,并且制订出了详细的岭北经济发展方略。
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最成功,影响最深远的改革之一,化解了当时明朝的财政危机,大大延长了明朝的国祚。《明史》上说“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此话一点不假,如今大魏的变局,正需要这么一位懂得变通的改革家来把控大局。
严浩见百官沉默,便趁机开口道:“朕寻得一位高人,能解决目前的难题,若是如此的话,朕封他为中书令,各位爱卿应当没有疑义吧?”
此时张居正从屏风后缓缓走出,他厚实的面庞,端正的鼻子,又圆又亮的双眼还要干净整洁的山羊胡,无不显示着此人的稳重与睿智。
这时有官员开口道:“陛下,如果这位大人真能治理好岭北四道,以他的能力位居中书令,我们自然没有意见。”
“好!”严浩说道。
他等的就是这个时刻。以张居正的能力,别说一个中书令,内阁首辅他都当得,只是如果没有资历,哪怕严浩再怎么信任他也不能服众。因此严浩特意先拿前面的话做了铺垫,为的就是引出目前这个局面,好顺理成章地让张居正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