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北云 第222章

作者:伴读小牧童

宋北云坐在点了点头:“你还知道些什么?”

“其余的小人倒是不知,大小姐走后,头几年还会写信来,后头就没了音讯。”

“那些信呢?”

“年岁久远……早不知道去哪了。”

宋北云倒是没责怪他,只是轻轻摇头,站起身来命身侧的人打了赏便让这个中年人回去了。

他走后,刘同走上前拱手问道:“宋大人,这泉州……”

“没事。”宋北云摆手:“我去如实禀报福王爷便是了。刘同啊,你倒是人才,这都能让你挖出来。”

“宋大人过奖了,不过都是属下分内之事。”

宋北云满意的点了点头:“我记下你了。”

刘同一听,顿时大喜过望,连忙拱手躬身:“多谢宋大人栽培。”

栽培……宋北云笑着看了他一眼,这倒是个机灵人,能办事也会办事,轻轻点头之后便走了出去。

他回到福王那,将这边的线索都告诉给了福王,王爷听完陷入了沉思:“为何……王兄要骗我。”

“泰王爷当时与您说了什么?”

“他与我讲……喜娘生下孩子后便难产去世了,后又遭家变,连个墓碑都没有。”福王说到这,深深的叹了口气:“是我太傻……若是当年我肯细细查验一番就好了。”

“不一定,听到自己喜欢的姑娘突然生了孩子,正常人都不会去查,恨不得她跟她男人一家死绝了才好。”

“小兔崽子,你当天底下的人都跟你一般?”

宋北云嘿嘿一乐:“不敢不敢……”

福王轻轻摇头,眼神中不无感慨,他抬头看了一眼宋北云,而宋北云立刻会意:“这一趟白跑,返程之后,我立刻派人去泉州。”

“嗯……最好你能亲自去一趟。”

宋北云竖起两根手指:“还有二十天,二十天便要两国召婿了,王爷您看这……咱一码归一码,金铃儿再怎么说也是您女儿吧,就算不是亲生的,这么些年一口一个父王的喊着,多少也是有些感情吧,不能因个不确定的亲女儿就抛开金铃儿啊。”

“胡说八道!”福王顿时暴怒:“你是故意曲解对吧?你这混账!”

“嘿嘿……开个玩笑嘛。”宋北云笑道:“王爷放心好了,这点小事若也让我去,那岂不是杀鸡用攻城车?我这就给您推举个人,若让他来办,一准能成。”

“哦?你还有慧眼识人的能耐?好,你说。”

第二日一早,庐州刺史的刺史令就发到了刘同面前,刘同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刚谢过宋北云的提携之恩,这提拔的命令就来的如此之快,而且还是由福王亲自下令。

他如今已被协调入了福王麾下,当日便生效。天底下谁人不知,若是能在福王手底下,那飞黄腾达不过都是指日可待罢了。

在他去面见福王得了密令之后,当天下午他就一人一马飞驰去了金陵城,而他手中除了这道密令,还有宋北云的皇城司使令牌。

“这人当真能行?”坐在返程马车上的福王仍是有些不安定:“可靠?”

“人哪有什么可靠的,但是他现在肯定是可靠的。”

福王眼珠子一转,立刻明白了过来:“你这厮……若是让你执宰天下,天下不知会成何种模样,小小年纪使唤起那贪嗔痴来却是如此得心应手。”

同时,辽国的北宰相府中,佛宝奴正坐在正中的位置上,听取着南北两院的意见。

这里的人都是大辽的核心权力持有人,而且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佛宝奴的拥护者。虽然并不是全部,但也占了有六成左右。

“殿下,老臣认为此事不宜,工坊之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就如宋国宰相分左右,辽国的宰相也是分了南北左右,在南北枢密院之下有北宰相府,设北府左、右宰相、总知军国事、知国事等官。掌佐理军国之大政,以皇族四帐充任。南宰相府,设南府左、右宰相、总知军国事、知国事等官,掌佐理军国之大政,以国舅五帐充任。

也就是说,在两院大王之下,还有四个宰相。说话的正是北宰相府左相,薛思高。

“为何?今日我倒要听听左相之见。”

第397章、二年9月11日 晴 狗贼九千岁

“以老臣之见,殿下切莫轻信那宋国之工坊,那工坊之事实在劳民伤财,我听闻宋国工坊只是那坊间传闻的‘九千岁’宋北云所设之搜刮民脂民膏之处,若我大辽轻易效仿,难免要激起民怨,况且近几年我大辽与金国、草原摩擦不断,且天灾连绵,有这建造工坊之钱财,倒不如去周济百姓,只要百姓富强,国家何愁不兴?”

老头说完之后,头高高扬起,脸上都有一层圣光,仿佛这一番话若是能把殿下劝下来,他就是那为国为民的大英雄,朝之肱股、国之栋梁、民之青天,大辽的救世主。

“哈?九千岁?哈哈哈哈哈……”

可谁料他说完之后,大皇子并没有半分愧疚之意,反倒哈哈大笑起来,笑得泪花儿都冒了出来。

老头不知大皇子为何会笑,但心中却感到了几分被羞辱的恼怒,虽不可明说但却还是往前走了一步:“殿下,三思啊。殿下身为监国,可不能学了道德败坏、祸国殃民的奸人,宋国若是再如此纵容之,不出三五年定要民不聊生、国将不国。”

佛宝奴轻轻摇头,别人不知道她还能不知道吗?若说宋北云道德败坏,她是同意的,但要是说这祸国殃民,拿她可是不同意的,她甚至恨不得这大辽朝堂上都是这等“祸国殃民”之臣,那不出三五年辽国就要横扫八荒、席卷海外了。

现在她之所以着急,其实就是因为大辽没有这等“祸国殃民”之臣,宋却有,过几年当宋国变成大宋开始徐徐图之时,大辽是不是就成了它横扫八荒路上的障碍了?

想来定然是会的,到那时,人人看不起的大宋以雄伟之躯站立在辽国面前时,佛宝奴该如何是好?难不成真的要跟那道德败坏的宋北云说的那样,把一个圆脸小虎牙的女子送到他床上祈求他放过大辽吗?

当然,现在这也的确是个解决方法,大不了就变成大宋的属国嘛,到时佛宝奴自己顶多坐在金陵城的酒楼中喝得醉醺醺的说上一句“此间乐,不思辽”便可以锦衣玉食一辈子享受安稳。

甚至就如宋狗说的那样,即便是百姓都无所谓宋辽,因为大家都说的汉话身着汉服,百年前就开始通婚,根本就是没有什么你我之别。

但这满朝的臣子如何是好?祖宗的心愿如何是好?父辈的执念如何是好?辽河之滨为故土,如今故土已是他人之境,这仇还报是不报?

天下的确大,但辽国已无后退之境,宋辽各失半壁江山,若辽国不能将这江山打回去,当宋强之时,它又该如何招架?

这里头的事太复杂,这些老头子已经过时了,他们心中的那一套已不合时宜,唯独那句“九千岁”着实戳人笑点,因为众所周知宋国一共八个王爷,而这宋狗居然能得个九千岁之名,可想而知他在民间的声誉究竟烂到何种地步。

但转念一想,这又何尝不是宋国朝廷的宽厚博大、宋帝的野心雄浑呢?辽国都知那恶贯满盈的宋北云,宋国不可能不知,但即便是知道了,但整个宋国朝堂都容忍了这种风评甚至有意去庇护这个宋北云。

你说着佛宝奴愁不愁?她现在可是心心念念想把那宋狗从宋国朝廷里赶出来,然后想法子拉到辽国,可如今这事不好办就不好办在这里。

“容我三思。”佛宝奴并没有直接拒绝老头,但也没同意,因为她根本就不打算放弃工坊的事,但又不好伤了老头的心,只是敷衍一句然后起身说道:“那我这便回去了。”

“恭送殿下。”

佛宝奴走到外头,外面正飘着蒙蒙细雨,气候也凉了下来,小风一吹甚至还有些寒冷。

“殿下,这些人可属冥顽不灵了吧,他们未曾见到那宋国的决心也未看到那工坊之作用,只是惦记着劳民伤财了。”

护卫小声对佛宝奴说道,他是随着佛宝奴一起去宋国的人,在没去宋国之前,他总是听说那宋国朝廷迂腐不堪、国家水深火热、商业萧条无望、农夫食不果腹。但这次去了一趟才看到那宋国竟是一副盛世之景,百姓虽不说都富裕但却都有赚钱之处,而不管是庐州、扬州还是杭州都是一副鼎盛的模样,秦淮河上风月连天、秦淮河畔商贾云集,许多东西甚至在辽国闻所未闻。

还有那工坊,放眼望去仿佛连绵到天际,里头进出者皆为工匠,有些大匠进出时候兵丁甚至要躬身行礼,这护卫的父亲当年也是个颇有名气的铁匠,而在大辽匠人可没有如此地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是有朝一日辽宋起兵灾,辽国用什么抵御那刀锋甲硬的宋军?单纯靠骑兵?若是宋军有三十万弩手呢?

所以他能理解佛宝奴的忧愁,也知道她对那宋北云的求贤若渴。即便自己实在是不喜欢那宋北云,因为自己跟随保护殿下多年,心中早有爱慕,但那宋狗却屡次戏耍于殿下,这使他愤恨不已。

“罢了,不管他们。”佛宝奴不知他在想些什么,只是看了看天空:“回去准备一番,过几日该启程去宋国了。”

“是……公主。”

“嗯?”佛宝奴眉头一皱。

“皇子殿下……属下失言。”

佛宝奴用扇子敲了敲他的头:“下不为例。”

“是……”

而在几日之后,他们刚上路出发前往金陵城之时,宋北云却满脸怒气的一脚踹开了医学院的门。

里头的人正在吃饭,看到宋北云进来,先是一惊,然后一个个低着头就要跑。

“跑!?”宋北云揪住一个:“往哪跑!”

众人见跑不掉,纷纷站在那低着头像是犯了错似的,而一向伶牙俐齿的宋北云站在那气得一时之间不知道从哪开始骂才好。

等了好半天,他才深吸一口气骂道:“你们这帮孽畜!谁许你们自己偷偷摸摸试验这个的?你们可知若是试的不好,你们全都要死吗?你们……你们真他娘的不知死活!”

他说着,气得将手中的鞭子都扔到了地上:“就他娘的不知道找个死囚犯试试?”

而这时,里头那个给自己种了牛痘的琅琊王家的公子走了出来,他已经完全康复了,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反倒是因为试验成功而看上去神采飞扬。

“宋大人,您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他走上前抱拳朝宋北云笑道:“这如今便是差了那最后一步了。”

“是不是打算跟天花病人同吃同睡啊?”宋北云哭笑不得叉着腰:“不行!”

“宋大人,即便是您说破大天,这事也是要办,既为苍生也为自己。”

“你叫什么名字?”

“您于我等便如恩师,称呼我一声王杰并不为过。”

“王杰,你脑子是有包!”宋北云指着周围的人说:“你们都有包!你们哪个不是名门之后、哪个不是望族之子、哪个不是饱学之士,若是真出了什么事,怎么办?”

这时户部侍郎林有林侍郎之子站了出来,拱手道:“既是如此,那更应是我等敢为天下先了。先贤所以为先贤,便是他们心中有信念,我等炎黄之名为何以炎为首,不正是因炎帝敢为天下尝百草。尧舜禹汤为何能称贤,不正是他们敢为天下之先才得贤良之名?贵为帝王皆是如此,我等区区残躯又何足挂齿。”

其他人纷纷起身称是,而宋北云站在原地发愁,想了半天突然笑了出来:“你们回去跟你们家大人解释吧,你看着吧,你们家的大人恨不得吃了我,到时候我要顶不住医学院就给我关门!”

面前的年轻人纷纷低下了头,但却一丝退让之意都没有,倔强的如同一头头年轻的驴。

宋北云看着他们,突然笑了出声:“你们这群狗东西。”

说完他转身离去,在门口时,突然回头:“最后一步测试不要着急,静待15日后。然后你们将遗书都给我写上,接种的是王杰对吧?你别回家了,其他人全部回家,把事情跟家里说个清楚!剩下的交给我。”

他走出门外,隔了许久才听到屋里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而小宋仰天长叹一声,颇为无奈的回头看了这医学院一眼,甩了甩胳膊:“又要抄东西了,你们这帮狗东西啊。”

其实刚才看到这帮兔崽子那副决绝的样子时,宋狗再是铁石心肠也是动容了,世上不止有富家的纨绔,还有诸如这般将仁义礼智信学到骨子里的世家子弟,千百年来都是如此,为了心中信念抛头颅洒热血肝脑涂地者不计其数。

那既他们心中有信念,宋北云也索性横下心了,每一次都当缩头乌龟的他,这次打算硬刚一把。

至于怎么干,他还没想好,但舌战群儒是少不得的,但战便是战吧,为了守护这帮年轻人的热血,自己也便热血一回好了。

虽然这样会让他站在不少人对立面,但计较起来,不亏。

第398章、二年9月14日 晴 壮哉我中国少年

这几日京城里炸了锅,就是说是一群官宦人家的子弟干了一件惊天的事,就是往自己身上种天花。

市井里的人说起来,都说他们脑子坏了,读书读傻了,一时之间沦为了莫大的笑柄。

而在这些人的家中那更是惊涛骇浪一般,这几日那些家中孩子在医学院的家长都是暴跳如雷,整个宅子里可谓是鸡飞狗跳。

藤条不知打断了多少根,眼泪不知道流了多少斤,但家中那些逆子却是没有一丁点悔改之意,即便是将他们关在房里,仍然会被他们的同窗给救出去,而那些同窗也都是公卿之家,即便是抓住也不好处置。

这件事就这么发酵了三天,最终还是闹到了公堂之上,赵性听闻这件事之后也是大为吃惊,在上朝之前吃着银耳莲子羹还调笑道:“天下还有这等傻人?”

小鱼在旁边低着头也不应答,而赵性回头看了他一眼:“你觉着呢?”

“回官家,这些都是天下一等一的聪明人。”

“是啊,朕也觉得稀奇,这些可都是一等一的聪明人,不少朕还是见过的,都是栋梁之才,怎会想着给自己种天花这等傻事?”

“定有隐情。”

“不管是不是有隐情,这次宋狗麻烦大了。”赵性叹气道:“他这厮,一日不给朕找些麻烦就不自在,生怕朕的日子过得舒坦了。”

小鱼只是轻笑几声便没有再说什么,而赵性则兀自感叹:“不知今日他能有何辩解,反正这篓子他捅的大了些。”

赵性穿好龙袍走上殿前,下头文武百官早已经汇聚一堂,他们其中有不少人面带愠怒,时不时的会回头怒视那角落中的宋北云一眼,而宋北云一如往常偷偷摸摸缩在人后,吃着油饼,好像一切都与己无关似的。

旁边的传礼太监开始日常一喊“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然后就见户部林侍郎一步踏了出来:“臣有本奏。”

“准。”

“臣参皇城司使宋北云妖言惑众行不端之事,引疫病入京,残害士林。”

这一番话直接在朝堂上炸了开来,御史台一众一看到这一幕,心情立刻汹涌澎湃了起来,他们互相对视了几眼,你推推我、我推推你,最后由御史中丞上前附和道:“臣有话说。”

“说。”

“近日来,坊间的确是有风闻,说皇城司使宋北云教唆他人引天花入城。”他说完,连忙回头看了一眼宋北云,发现他没有反应,便连忙继续说道:“但只是风闻并无实证……”

说完之后,他长出一口气,慢慢挪回了御史台阵营之中,周围的同僚纷纷朝他竖起了大拇指,以夸赞其勇气。

“反了,堂堂御史台还怕这么个灾星不成?”御史大夫脸气的通红,他深吸一口气,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了出去,朗声说道:“禀官家,坊间还有传闻,说皇城司使宋北云在民间素来有九千岁之称,想我大宋有且只有这八位王爷,何来九千岁之说?还望官家彻查!”

这一下可算是点了马蜂窝,周围的朝臣要么就是不喜宋北云作风的要么就是苦宋久矣,趁着这个机会纷纷站了出来开始指摘这宋北云的诸多不是。

其中以这“九千岁”的诨名和那引天花入城的指责最是多,其中不乏声泪控诉自家幼子遭到蒙骗以身试毒的,反正要多惨有多惨。

而在角落的宋北云听到他们的指责,回头问身边一个不知道哪里的官:“真有人叫我九千岁啊?”

那官员不敢与他交谈,低着头慢慢挪到了一边……

等到他们的群情激昂稍微平息了一些,赵性才算是找到了插嘴的空隙,他清了清嗓子,带着一种看热闹的神态说道:“宋北云,众臣工说的可是属实。”

宋北云抹了一把嘴,慢条斯理的走了上前,伸手正了正朝冠,一拱手一躬身:“回官家,他们放屁。”

“不可放肆!”赵性眉头一皱,好气又好笑地说道:“此为朝堂,怎可污言秽语!”

“回官家,若论污言秽语,我与诸位大人可谓是相去甚远。”宋北云环顾四周:“天底下还有何事能有诸位方才所言的那般荒唐无稽,欲置臣于死地也不过如此。”

赵性仰起头:“那你便说说,诸位臣工何错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