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寡欢太叔
桥上风大,实在不是吃馄饨的好地方。只是,从这一处,能看到汴河上的水门。这里,曾经是赵宋时,最为繁忙的水道。如今,也只有一扁小船,在汴河里胡乱漂着。
从这儿,完全能想象的出清明上河图的光景。
只是,实在是今时不同以往。
“这地方,曾经可是赵宋时最热闹的。再看看现在,人都不见几个。死的死,逃的逃。”朱元璋转眼,冷冷的看着包馄饨的老人家,“真如他所说的,现在哪有一个盛世的样子。”
朱允熥咬着嘴唇,无论盛世为何,这都是后世去说的。
天灾难料,朝廷本就不是十分宽裕。再遇上大灾之年,更是艰难。怪不得百姓,怪不得朝廷。处在二者之中的官员们,却是首当其冲。
推了碗筷,朱元璋十分的不悦。
他走到老人身旁,丢下几枚铜钱,“若非盛世,这几枚钱,你也拿不着。做买卖就好好的做,再莫谈国事。丢了买卖事小,丢了脑袋可没处说去。”
老人默默的把铜钱都收入自己的口袋里,接着去包馄饨。
“这位客官,盛世与否,可都在人心。百姓说是盛世,那才是真的盛世。就好比这汴梁风光,何时再复宋时,那才是百姓之福,国家之幸。”
第280章 大相国寺
从汴河桥上下来时,正值晌午的当口。桥头两边,一直都是没什么人。只有偶尔的,会有几个过路的,匆匆走过。
而刚刚离开的那一处馄饨摊子,也终于是迎来了第二个客人。
这是个带着自家小孙子的妇人,远远瞧着,妇人与买馄饨的老头,比划了半天,面露难色。捏了捏腰间的钱袋子,又与卖馄饨的老头说了几句。
而卖馄饨的老头依旧摇头,转身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包着馄饨。
妇人叹一口气,宠溺的揉了揉自己小孙子的小脑袋。掏出钱袋子,小心翼翼的数出几枚铜钱,放在桌子上。
卖馄饨的老头,顿时喜笑颜开。
左手等着,右手一抹,几枚铜钱,就这么落进了他的手窝里。
收好,笑呵呵的拿起一屉的馄饨,丢进锅里。只开水这么一滚,便能捞上来了。撒上葱花与芫荽,再搁点小虾皮。
已经是抬手端起来了,卖馄饨的老头再看一眼与奶奶嬉闹的小娃娃,叹一口气。
又给摸了一把虾皮,撒进碗里。
两个人,一老一孙,只用着这一碗馄饨。妇人只吃了一个,剩下的,都给了自己的孙子。
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小说资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不是刚从千里之外的应天府赶来,怎么也想不到这正处于大明朝的盛世。
老爷子显得有些沮丧,尤其是卖馄饨的老头说的那几句话,更是让朱元璋心情低落。虽萌生杀心,可朱元璋还是强行忍着。毕竟,老头说的不错。
百姓说是盛世,那才是盛世。
自古盛世不少,可能入的了百姓眼睛的,可是不多。耳熟能详的文景之治,还有便是开皇之治、开元盛世。
这三个,都是百姓得到了切身的实际的好处。
吃得饱饭,穿得暖衣。
也是听皇祖母说的,在百姓心中,贞观之治,远不及盛世。因为,开皇之治,离贞观之治太近了。近了这两个,只隔了一代人。
自己祖辈生活的如何,他们可都是看得见的。
“皇爷,您别往心里头去。那老头,他就是哗众取宠。这场面上的漂亮话,谁都会说。咱们大明朝,若是个个的都像他那样,那咱们还怎么治国。”李景隆试着宽慰几句。
“您也是瞧见了,在发放赈灾粮时。那些百姓,手中得了粮,哪个不是高呼万岁的。这才是百姓呢,那个老头,他算不得百姓。”
朱元璋顿住脚,返头去问李景隆,“那咱问你,若是没得粮的时候,咱能听见百姓高呼万岁么。给了些不着眼的好处,他们喊几句万岁。可是他们又饿着肚子时,又会在心底,如何咒骂朝廷呢。”
“那个老头,说的话咱听着是不顺耳,可他说的不错。盛世,不是那些皇帝说的,也不是那些狗日的文官写的。而是在百姓心里的,百姓说是,那才是。百姓摇头了,那便屁都不是。”
说完,朱元璋看向朱允熥,“大孙,咱说的话,你听见了没。”
朱允熥重重的点头,“皇爷爷,孙儿听见了。朝廷是非,都在百姓的肚子里装着呢。即便堵上了他们的嘴,也堵不上他们的心。有这功夫,不如想着如何为百姓谋福。”
“百姓有福了,他们自然心里头向着咱们。百姓没福了,他们自然是想着怎么逃离咱们。”
朱元璋笑着点头,“不错,是这个理。”
李景隆也不禁苦笑,心中暗忖:没了好处,谁也不能这样啊。百姓也是人,给不了他们好处,人家凭啥向着你。
你朱重八,当年不也是没得着朝廷的好处,这才司兵造反的。
可这句话,李景隆却是憋在了心里,万万不敢说出来。说出这些话来,死是死不掉的。但这张嘴,恐怕也是留不得的了。
众人都知道,朱元璋最在乎的就是自己在百姓之中的声誉。因此,即使是做了皇帝。对待百姓,朱元璋也是一直谨小慎微的。百姓一丁点的事,也能勾起朱元璋的疑心病来。
自己是造反建的国,自然也不想自己子孙也遇上一个造反者。
朱允熥不禁叹气,他拉了拉李景隆的袖口,示意他不要再往下说。趁着岔子,将朱元璋扶上台阶,“皇爷爷,再往前几步,就是大相国寺了,这可是座千年的古刹。咱们进去大相国寺里上几炷香,也算是为河南百姓祈福了。”
在朱元璋年少时,也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游僧。虽然身处乱世,可朱元璋当时确实是一心向佛。
只不过,后来元顺帝清剿天下佛寺。于是,刚刚出家没多久的朱元璋,就连出家人也没得当了。
为了生计,朱元璋在不得已时,投靠濠州城郭子兴。于是,这才有了后来的种种,有了后来的大明朝。
这事儿,众人都不敢提。也只有那几个朱元璋心目中的家人,敢提这件事。而对于出家人,朱元璋也是十分的严格。城中划出一块地方,出家人的吃穿住行,都在这个地方。
“那走吧,咱们也进去瞧瞧。”朱元璋伸手一指。
大相国寺内,香客稀少,完全不复当年的香客满门。他们若不是有朝廷户部拨下专项钱粮,怕也是挺不过这次的大灾之年的。
寺内的和尚,个个都是油光满面。
而上香的香客们,却都是瘦骨嶙峋。
这两者之间,鲜明的对比,让朱允熥不禁冷笑。百姓如此,这些出家人的“慈悲心”到哪去了。
寺中院子不大,在最中间,立着一个金鼎。
平日里时,百姓将香上在金鼎里。
寺中住持,听到消息,吃了一惊。找出自己师傅留下的袈裟给自己穿上,匆忙的出来迎接。
按理说,也有出家人不拜尘中人。
可是,再想到朱元璋先前看自己那可怕的眼神。
“小僧拜见陛下。”住持见着朱元璋时,慌乱之间赶紧行礼。他可不拜,可他得拜。
朱元璋东瞧瞧,西看看,冷哼一声,“大师这香火可是不错。到了这大灾之年,还是有许多信男善女,到你这儿来上香拜佛。”
这是一句讥讽的话,明明是以慈悲为怀。而逢大灾之年的河南开封府,那金子做的佛像和金鼎,就显得格外刺眼。
住持却是不慌不忙,“陛下此言差矣,我佛慈悲,当济万民,若是有百姓到大相国寺里来逃荒,小僧定是要以佛礼相待的。”
第281章 目的
环看着寺中,除去那几个扫地的小和尚外,再就是零星的几个上香的香客。遇此大灾之年时,大相国寺竟无一百姓入寺避难。
走到其中一人旁边,静静的等着他念完嘴里的叨叨念,朱元璋才开口问道。
“老哥哥,你这是许的啥,瞧你这笑的,怕不是啥好事吧。”朱元璋开了一句玩笑,“咱听说,若是许的东西,菩萨好多都做不到,那你这许的,就没啥用了。”
老头子有些生气,“你这个人,说的这是啥话。菩萨啥事做不到,用不着咱们这些个凡人来叨叨。”
把香插进金鼎里,老头子扭头去看朱元璋,“你这不对,你得先拜。”
朱元璋一愣,不禁笑道,“咱又不是出家人,也不是来许什么的,凭啥要拜。也不是有求于菩萨...”
摆一摆手,朱元璋一皱眉,“不拜,不拜。”
这些年,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只拜过天地,拜过先祖。除此之外,朱元璋就再也没拜过任何人或事了。
老头子嘴里嘟囔着,“到大相国寺了,见了菩萨还不拜。你以为你是谁,你是皇帝老子?”
见朱元璋转身要走,老头子一下子拉住朱元璋,“拜一拜,随便许个什么。指不定拜了之后,菩萨能保佑你这个小孙子...”
“嗯...”老头子摸了摸下巴,想了半天,“指不定,菩萨能保佑你这个小孙子,科举高中,富贵吉祥。”
朱元璋不屑,头也不回,后头继续喊着。
“多子多福,身子安康。”
听到这儿,朱元璋立马回头,看一眼朱允熥,脸上挂着浮想,“也对,咱是该准备准备,抱上重孙子了。”
见朱元璋回头了,老头子咧嘴一笑,“对咯,快来快来。心诚则灵,你这若是不诚啊,菩萨也不显灵。想抱重孙子?拜菩萨那就对了。”
被拉拽几下,朱元璋忍住气,取下一根烧了半边的香。嘴里念叨着几句,在佛像前拜了拜,再插到金鼎里。鼎中有不少还未燃尽的香,看着着实可笑。
拜过了菩萨,朱元璋甩开老头的手,气呼呼的往后堂走。
“皇爷爷,你咋了这是。”
朱元璋停住脚,瞪一眼朱允熥,“那个老登子,不就是有个重孙子嘛,有啥的。就好像咱以后,没有似的。”
冷不丁的抬起脚,“你也给咱争点气。”
朱允熥捂着屁股,拉来大相国寺的住持,“皇爷爷,听说您来了,大相国寺的住持特地过来为您念经。”
看着这个肥头大耳的和尚,朱元璋实在是喜欢不起来。
“前几年的时候,皇后病重,咱下了旨意,命天下高僧同往京城,为皇后祈福。别的高僧都来了,为何大相国寺却无动于衷呢。”
住持拜下,声音不大,“小僧乃出家之人,不管凡尘之事。生死自有天定...”
旁边,李景隆捂住嘴,“要死。”
从建国时起,就有不少的僧人,打着出家人的旗号大发国难财。
这些人信什么,朱允熥自然是管不着的。可若是借着佛法,行为害天下的事。这既是伤了百姓,也是伤了佛法。
朱元璋蠕动着喉咙,怒极反笑,连说三个好,“好,好,好。说得好,说的在理。既然是出家之人,便也是管不得凡尘之事了。咱出家那会儿,可就是整天烦着这天下事。”
突然的,朱元璋眼射精光,一字一顿,“大孙,那一年,鼓动你四叔造反的,也是个和尚吧。”
此言一出,朱允熥一下子呆住。他也是马上明白过来,朱元璋这是要做什么。
原本,应该是出家人养出家人。可渐渐的,变成了天下人养出家人。再后,加上个朝廷。
其中,不乏有静心礼佛的。他们无欲无求,每日只是参禅打坐。
但也有想借此,刮一刮朝廷油水的。毕竟,剃了光头,便是出家为僧。谁又能知道,究竟是不是潜心向佛呢。
可即便如此,朱允熥也是认为,朱元璋若是有意于天下僧人,那也着实有些不可为。百姓向佛,朝廷也会向佛。就冲这天下佛寺的数量,就足以见得佛法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皇爷爷,您三思。接纳不得百姓,大相国寺许是有它的难处。”
倒不是朱允熥为大相国寺开脱,不放百姓进寺,本就是有违佛法。这一处庙,失了民心。若是借此,整顿天下佛寺,那朝廷只会是失了天下百姓的民心。
朱元璋直到朱允熥把话说完,才去看李景隆,“带着人,把这儿封了。从住持起,里里外外,都给咱查一遍。”
李景隆愕然,在听见朱元璋提到朱棣时,他就大感不妙。
寺中僧人们,纷纷停下手,顺着声音的方向看过去。他们倒是不怕,历朝历代之中,就鲜有皇帝杀僧人的。若如此,不仅会背上百姓的骂名,更会会被写进史书里。
“殿下,这...”李景隆有些不敢动手,他难为的看一眼朱允熥。
朱允熥深吸一口气,摆摆手,“去吧,就照皇爷爷说的去做。不过,先封了这个大相国寺。至于旁的地方,可查却不准封。”
“腾出地方来,先安置百姓。那些无家可归的,都让他们住进来。至于...”
抬头看一眼那尊金佛,朱允熥忍住了,“把这金鼎刮了,一个佛寺,里里外外全都是金子做的,成何体统。”
一个佛寺,奢华至此。果然如那个老头说的,许多地方,朝廷是看不到的。
即便是皇帝,官员们也只会让皇帝看到他们想让皇帝看到的。突然间,朱允熥似乎明白了,当初设立锦衣卫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第282章 陈新
这一个金鼎,放在大相国寺的院子正中央,看着着实是刺眼。尤其是,不知是因为什么缘故。大相国寺的住持们,还不准有百姓住进来。
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山西大同的天云寺,还有洛阳的白马寺。
在山西、河南两省逢灾时,立刻大开佛门,让那些受了灾的百姓,住进自家的佛寺里。厢房不够的,就让出自己的厢房,僧人们则是睡在地上。
与天云寺、白马寺一比,大相国寺立马高下立判。
更有甚者,这个大相国寺的住持,还不自知,仍然觉得自己无错。毕竟,大相国寺在赵宋时,可是皇家佛寺。
寻常的时候,是压根不能放普通百姓进来的。
一百多年的北宋,反倒是把大相国寺的这些僧人们养的嘴刁了。更让他们忘记了,出家人的本分应该是什么了。什么叫慈悲,什么叫普度众生。
上一篇: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