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寡欢太叔
但朱元璋又多次称赞李世民,称他是:百功之主,鲜为其过。单凭治世言,无人可出其右。唯我朝之君,可赴其之明言。
朱元璋厉声打断,“咱教训自己儿子呢,你别插嘴!一个黄狗儿,一个朴无用。咱倒是要瞧瞧看看,咱这身边,到底还有几个是老四的人。”
第324章 捷报
桃苞压弯枝头,一点点的花骨朵,在枝丫上含苞待放。稍微的凑近些,就能闻到淡淡的桃花香。
这座行宫里,就只种了桃花与梅花。
过了严冬,“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开始谢幕,等待着属于它的下一个冬天。
而桃花,则是迎来了新生!
手里攥着刚刚从大宁府送来的折子,朱允熥难掩心头的激动。
大捷!
三万对上八万,不仅大获全胜,还生擒了几个兀良哈平章还有被元顺帝册封的章丘王。
“有啥子好事,瞧你乐的。”
刚刚一转头,朱元璋就瞧见朱允熥乐的不行。冒出的鼻子泡,都舍不得去戳破。
朱允熥笑呵呵的拿出折子,“皇爷爷,大宁府大捷。永昌侯与曹国公两部,共计三万余人,大败兀良哈八万铁骑。那八万人,只跑了不到三千。生擒五个平章,还抓了个那元帝册封的章丘王。”
“而咱们,伤亡不过半,俘敌、牛羊无数。光是金银,就整整三十车。”
一边说,朱允熥一边把战报,在朱元璋面前展开铺平,“皇爷爷,兀良哈那边,可一共也没多少人。永昌侯这一次,可是一下子拿下了八万。这往后,兀良哈可不敢再那么蹦跶了。”
细细去看,朱元璋连日来紧绷的神情,也终于是舒展开。
这样的捷报,足以向朝中的那帮老骨头证明,北伐没错。
若是迟迟不伐,待到了春天。那兀良哈的这八万人,就是入大明境,杀大明民,抢大明钱。真的到那个时候,再出兵征讨,一切可就是晚了。
目光落在一处,朱元璋不禁诧异道,“咱咋瞧着,这一仗,看着是二丫头出力最多呢。”
朱允熥哑然失笑,他手里还有单独的一份蓝玉给他的亲笔信。上头说了,李景隆几乎全军覆没。而蓝玉恰好救援及时,才没酿成大祸。
这种小动作,自然是瞒不过朱元璋的。
“说说吧,咋回事。”
朱允熥从腰间抽出蓝玉的亲笔信,“皇爷爷,这还有一份,是上不得台面的,您也给瞧瞧。”
朱元璋伸手接过,在朱允熥的脑袋上敲打一下,“你才多大,就学会和你皇爷爷藏东西了。你才吃过多少饭,什么事能瞒得过咱。”
看完,朱元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不悦,“这二丫头,打仗不行,倒还有把骨气。他跟他爹,带兵打仗的本事没学来。反倒是把溜须拍马、人情世故那套给学来了。”
看完这些,朱元璋明显是心情好了不少。
背着手,独自走到门口,看着天上飘起的星星点点几片的桃花。
“又打春了,不晓得今年收成怎么样。”
朱允熥垂下头,他也不知道。
可看着这天,打春之后,一场雨也没。瞧着这架势,又是有了旱情的样子。他不能说,只得安慰道,“老天爷不至于那么不开眼,今年的收成,一定能比去年要好。”
去年,河南几乎是颗粒无收。
今年,怎么着也要好上许多。不然,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都撑不住。
...............................................................
朱元璋放下双手,嘴唇抖动,“传旨,燕王禁足在家,没咱的旨意,不得出门。内府总管朴无用,问斩。找个地儿,埋了去。”
最佳似乎就只能是徐达,只是徐达如今的状态,不能再有远行。平日里走几步路,都喘的不行,更别提提刀跨马,上阵杀敌了。
对于倭寇,朝廷目前是只可防,却剿不得,更追不得。而且,大明水师驻地固定。倭寇,又灵活机动。大明水师,被倭寇搅的是不胜其烦。
这样的,大多就是每年领着饷。平日里,也不必李景隆出面去做什么。单单凭着他与朱元璋这一层实在亲戚的关系,就不怕有人说三道四。
朱允熥半前倾着身子,伸长脖子,眼睛一动不动,看着李景隆把盒子打开。
李景隆挠一挠头,“这人犯了死罪,想用这个,给自己买一条生路。信国公不搭理他,他就找到了臣。”
“殿下恕罪,臣原本也不想理他。只是这人说,他有法子,帮咱们防着点倭寇。”
如今倭国内乱,更是没功夫,去管海外的倭寇。只是气人的是,这些倭寇抢了大明的,却用去和倭国商人,做起了生意。
这句话,更多的是在引着李景隆继续往下说。不得不承认的是,朱允熥多少有些被李景隆的话,给吸引了。
所以,朱允熥知道,朱棣派马三保下西洋的目的,就是为了炫耀,再者是扩大朝贡贸易。
虽然众说纷纭,也有认为这是朱棣为了探寻朱允炆的下落。但朱允熥,可不这么觉得。
李景隆有些沮丧,正要把说到嘴边的话给收回来时。却听到朱允熥又说道,“把这个海盗,带过来,让孤瞧瞧。”
那一把的珊瑚,李景隆着实是喜欢。如此的品相,放在各处,都是极为难得的。况且。这样的珊瑚,在占城,被称之为国宝。
章封自言自语一句,将手中茶壶,交与身边人,“你在这儿呆着,钥匙收好,没夏大人准许,不得开大牢的门。”
对方语气不好,李景隆察觉的清楚。
章封赶紧跳开,不敢受李景隆的这份礼。直到李景隆直起腰,章封才慢吞吞的开口说话,“曹国公您今日来刑部何事。”
皇帝玉玺,都放在了太子身边,以供太子可随时决断国事。除去这两人外,无人可发圣旨。既无圣旨,那刑部就没放人的道理。
章封摇一摇头,“下官告罪了,大明律有言,任何人出入刑部大牢,须有旨意,方可放行。”
瞧着门前站着的新太监,李景隆不禁感慨。原先的黄狗儿,再到朴无用。如今,又给换了一个。
“那公公,烦请您去给通报一声,就和皇爷说,二丫头来了。”
第325章 接着打
“皇爷爷...”
朱允熥再走近些,叫了一声。斜着脑袋,蹭着阳光,去看朱元璋有些不清晰的轮廓。
算命的都说,朱元璋有大富大贵之相。
这样的“有福”之人,只有朱允熥知道,上一世的朱元璋经历了什么。
幼年丧父,继而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一次再一次巨大的打击,摧毁着这个老人的一切。
精神,还有肉体。
因此,朱允熥对朱元璋,从无恨意。
“说吧,咱听着呢。”
朱元璋耳朵动了动,抬起眼皮,“把那玩意儿收好了,自打徐达病了,咱多少年没这么扬眉吐气了。”
朱允熥笑道,“是,待会儿孙儿就差人,让他们给收好。”
顿了顿,朱允熥继续说道,“皇爷爷,永昌侯来问,兀良哈已经元气大伤。几年里,都不能对朝廷产生威胁。如此境况之下,还要不要继续北上。”
之所以这么问,蓝玉也是担心,兀良哈会狗急跳墙,与另外蒙古瓦剌、鞑靼两部联合。
届时,朝廷联一打一的战略,就会失败。
“你咋想。”朱元璋直接反问。
朱允熥思索片刻,把要说的话,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孙儿觉得,绝不能养寇自重。打虎,就要打到要害。兀良哈知道疼了,却还是不服。他若是服,就不会跑了。因此,孙儿以为,继续北上,一网打尽。”
对于朱允熥的回答,朱元璋丝毫不觉得意外。
这次北伐,本就是朱允熥一手推动的。如今,当初最终的目标,并没有实现。换做是谁,都不能在这个时候,来一手见好就收。
“继续打?”
朱允熥重重的点头,“继续打。”
“不仅要打兀良哈,还要带着鞑靼、瓦剌一块儿打。把他们打服了,让他们向大明称臣。到那时候,朝廷派军驻扎,派官管辖,绝不可照例羁縻。”
羁縻,即朝廷在无力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时。可由当地有威望有权力的大家,帮着朝廷管理。
这么做,方便管理,却也造成了许多地方只识里长不识君的场面。
而要对一个地方,进行长期管辖,就必须要有朝廷派中央官员去管理。这个官员,可以品级不高,但一定要熥权力大。
取消羁縻,也是一定意义上的改土归流。
在印象里,朱棣打下云南,设立贵州行省之后。由于长时间的羁縻统治,以至于仅仅是十多年,一些部族就开始脱离朝廷。
“都已经到这儿了,那就打吧。咱那么大的功夫,也不是让他打到一半撤军回来的。”
朱元璋敲定了主意,“命蓝玉为龙虎将军,北伐军主帅。所有长城沿线所部,皆受蓝玉节制。告诉那帮人,别和咱说些有的没的。他们若是觉得行,他们自己上也行。他们不上,就少他娘的那么多话。”
“再有,把封蓝玉为梁国公的旨意,送去给蓝玉。告诉蓝玉,他打好了,脱古斯被擒时,他就是梁国公。打不好,咱降他为永昌伯爵!”
...............................................................
坤宁宫外殿,只朱元璋一人。左右伺候的,也只一个太监,始终缩在墙角。烧着青烟,刚刚
太监将香炉撤去,折断上头还未燃尽的香。再带着几个身穿青衣的小太监进来,蹦跳着用扇子扇去殿中的烟。
李景隆心中一惊,强作镇定,“这是臣的意思,并非吴王所想。那个张连虎和臣说了海外的富庶,他所占一个小岛,积攒金银,富可敌国...”
但也有其中不少,妄图复国。不得不说,这对大明朝的统治,造成了不小的威胁。这也是朱元璋下旨禁海,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待李景隆退出去,朱元璋沉吟片刻,“传旨,赏刑部侍郎章封,秉承国法,朕心甚慰。加为大理寺右卿,明日上任。”
有了旨意,章封也不再为难。开了锁,让李景隆先进去。一路之间,李景隆也没摆什么好脸色。
“该说些啥,不该说些啥,你自己心里有点数。说错了话,吴王震怒。你这死罪,可就没人敢救你了。”
进门的汉子,肤色黝黑。许是常年在海上的缘故,皮肤干裂。双手双臂,尽是裂开的口子。眼睛不大,却总能让人觉得,这人精明的很。
“起来吧,听曹国公说,你是崖山之后,不得已才做了海盗的营生。浙江两海往来一百里,就没有你不知道的。和孤说说,海上的事。”
“高丽多与中原交好,蒙元时,就有不少的瓷瓶、瓷碗,或是绢布、丝绸、茶叶,送去高丽。高丽用这些,与南洋各国,换取白银...”
如今大明建国没多久,国力虽然强盛,却远未及顶峰。国强而民不富,这就是现在的大明朝。
于是,自洪武三年起,朝廷给足银子。沿海三省百姓,举家内迁五十里。凡内迁者,皆可得地与耕牛。
朱元璋浑浊的眼眸,露出精光。左右两只手,爆出青筋,紧紧的抓住两边的椅把,“一并来的,还有谁。”
一进来,朱允熥走在最前头,欣喜的站在朱元璋面前,“皇爷爷,孙儿听说今年皇祖母寿辰,五叔、六叔他们,都要回来给皇祖母祝寿呢。”
开海与禁海,都需要大量的银子。动辄几十万百姓,都得跟着朝廷简单的一张嘴,而背井离乡。
从户部而知,洪武三年起的禁海,直至十七年,也都还没完全结束。单单福建一省,仍有一府四县百姓,还未曾内迁。
朱元璋依旧耐住性子,“你说的不错,可这边富了,别的省瞧见了,要眼红。结果呢,都跑去海上。田地咋办,耕牛咋办。”
见朱元璋似是松了口,朱允熥笑道,“钱的事,孙儿去想,绝不动用国库里的钱。”
可这个时候,自己又不能卖穷。他还指望,跟着朱允熥,谋得几个好差事呢。
第326章 北上
不知怎么,朱元璋突然的要决意北上。
去到大同,看一看大明朝的边疆。
那儿,是大明的九边重镇中最重要的一处所在。大同至宣府一线,这便是最为著名的宣大。
再往前倒上三百年,这片土地,都一直没有汉人踏足。
“皇爷,咱们都收拾好了,就等着您说话呢。”常升帮着朱元璋收拾东西,将一团粗布,塞进包裹里。
这衣服,上头打着不少的补丁。
却一直在朱元璋身边,无论去哪儿,朱元璋都必须带着。
常升知道,这一件麻布衣,是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给朱元璋做的一件御寒的衣服。天气冷时,朱元璋都会穿在身上。外头,再套一件龙袍。
这位已经坐拥天下的老皇帝,最缺的其实就是亲情。
“夏义呢。”朱元璋突然问道。
常升动作一僵,眼神不自觉的朝门外的朱允熥去瞟,又被一声暴喝吓了一跳。
【厌世小说中 转站一9 4 8 3 2 4 0 92】
“咱在问你话,你看别人做什么!”
上一篇: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