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168章

作者:寡欢太叔

  提到灵州河口,马皇后不由得紧紧皱眉。

  那么多百姓,死于非命。

  即便是有逃出来的,也是背井离乡。

  “抓着了?”

  “抓着了!”朱允熥重重的点头,“听皇爷爷说,这次朝廷北伐,为的就是把脱古斯给抓回来。”

  此时的马皇后,心思完全不在这件事上。

  大仇得报,本应高兴。

  可马皇后只是淡淡的笑着,右手举着杯把,静静的听孙子说话。

  “说这么多,把蓝小二夸上了天,你这是有事要与皇祖母说吧。让皇祖母也猜一猜,你要说的这事儿,里头八成也是蓝玉。”

  听到这儿,朱允熥并没有表现的十分惊讶。

  马皇后让他说,那他就说出来便是了,“皇祖母,皇爷爷先前有旨意,加蓝玉的永昌侯为梁国公。许是得意忘形了,蓝玉先前没寻着脱古斯踪迹。”

  “因此,蓝玉便想着审讯脱古斯妃子。恰恰这审讯,还是关起门来审讯的。朝中有人,正要拿这个做文章呢。”

  有些人在想着如何帮忙,有些人在想着如何落井下石。

  无论如何的说,蓝玉垮台,打倒一盘散沙似的淮西勋贵。对文官们来说,都是极其利好的一件事。

  “你想说情?”

  朱允熥赶紧摇头,“皇祖母,孙儿没资格说您。后廷不得干政,这也是皇爷爷定下的规矩。虽说,开国夫妻不算数,但孙儿怎么也不能让您重做了不是。”

  ...............................................................

  而且,朱元璋对于和尚、道士,是有些反感的。如果只是与平常一样,那倒也罢了。

  “你进宫,把道衍和尚的事儿,告诉给三爷。”李景隆拽住李大,小声吩咐着。

  “小公爷,您今日进宫?”奉天门的侍卫,都是殿前军的将士。而殿前军指挥使,又是曹国公李文忠。

  侍卫把金豆子揣进怀里,“小公爷,瞧您说的。就冲您是咱们指挥使家的公子,咱们都得向着您不是。”

  从钱袋子里,随意的掏出些碎银子,一股脑的塞给太监,“老子公事在身,耽误了事情,曹国公砍你的脑袋!”

  “往东去了,那儿好像是三殿下的院子。他一个曹国公府的看门的,怎么和三殿下又扯上了关系。”

  她全部的心思,都放在朱允炆身上。可偏偏,朱允炆有那么一丝不争气,朱元璋又有那么一丝不喜朱允炆。

  吕氏来了精神,从榻子上坐起来,目光有些警惕,“让他进来吧,除了你,这个屋子里,不准留任何人。”

  太监微微一笑,“敢问太子嫔,既然是亲戚之间的往来,又为何让一个家奴去,而不是曹国公亲自来呢。”

  “有,今早曹国公家里来了一个和尚。开国公要进曹国公府,没进成。而那个和尚,却是进去了。”这件事,不是什么秘密。

  一个太监,即便是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去说皇孙的不是。更何况,这是朱元璋最喜欢的朱允熥。

  身边的小太监伸长脖子,“殿下,那是坤华宫的太监。就是刚刚,曹国公派来的那人,说是在坤华宫遇见了同乡。”

  “你来这儿,为了啥事。告状的吧,说说看,咱哪个儿子,又惹祸了。说出来,咱给你做主。”

  大狗斜目看一眼太监,“禀皇爷,这个太监说,三爷近僧侣。还把僧人,私藏在曹国公府中。”

  待大狗再回来时,朱元璋突然起身,“把毛镶叫着,跟咱去景仁宫瞧瞧。告诉毛镶,就他一人,不准带别的锦衣卫。”

  这是往景仁宫去,景仁宫是太子东宫。既然是东宫,那就是朱元璋的家事。那大狗,就更不敢多说什么了。

  后头,吕氏、高氏也跟着行万福礼。之后,两个孙子,朱允炆、朱允熥行礼,“孙儿见过皇爷爷。”

  见吕氏不回答,朱元璋转身就走,“传旨,老二交与选侍高氏去养。太子嫔不得无论何时,都不准再见,违者斩。”

  朱元璋接过,扔在吕氏的面前,“看看吧,看的清楚些。过些年,也让炆儿知道,你这个娘,当的多么昏。”

  吕氏傻吗,她不仅不傻,相反的还很精明。她懂得,假借他人之手,达到她的目的。吕懂得,假借他人之手,达到她的目的。。

第359章 叮嘱

  “接着说,皇祖母听着呢。”

  朱允熥顿了一下,“既然有这道规矩,孙儿也不能让您觉得难做了。孙儿就是想着,您召见蓝玉夫人,到宫里来喝几杯茶,一块儿说说话。”

  事实上,这并不是做给朱元璋看的。

  朱允熥清楚,无论结局如何,最后能真正对蓝玉举起屠刀的,只能是朱元璋,而非其他任何人。

  召见蓝玉夫人喝茶,这是做给满朝文武的百姓们看的。

  至少,万一蓝玉真的露了破绽,朱元璋处罚蓝玉时,其他人会因为碍于马皇后的缘故,不敢对蓝玉落井下石。

  因此,也就有了“朱元璋抓人进诏狱,而真正决定生死的,却是马皇后。”的说法。

【厌世小说 中转站一九四 八三. 二 四 零 九二】

  从开国时起,马皇后手上救下来的人,就不在少数。

  这些被救的人,始终对都是马皇后感恩戴德。满朝文武,几乎没有人,没受到过马皇后的恩泽。

  而且,召见女眷进宫喝茶、说话,这本身就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

  “蓝玉他有做这种荒唐事了么。”

  朱允熥再次坚定的摇头,“不曾有,蓝玉虽偶有不轨之事。但大事小事,他还是分得清的。仗还没打完,那时候脱古斯也不见了踪影,蓝玉哪还有心思,想着这事。”

  说到这儿,朱允熥就是一阵的头痛。

  临行前,他是千叮咛万嘱咐,生怕蓝玉再做错什么。可即便如此,还是传出了不好的消息。

  显然,蓝玉并没有把朱允熥的话,给完全的听进去。

  很多次的,朱允熥都有些恨铁不成钢。蓝玉一旦出了事,自己就失去了外朝,最大的倚仗。

  马皇后没有过快的表态,而是想了想,才慢慢的开口,“静儿,你去各处都瞧瞧去。顺带着,去一趟蓝玉的府上。让蓝玉他媳妇,进宫陪我这个老婆子说说话。”

  静儿领命去了,唯独留下马皇后,笑吟吟的转向朱允熥。

  “人已经过去了,晚些时候,蓝玉夫人就要进宫来了。那时候,让你娘也一并过来。说到底,你娘和蓝玉夫人,还算是娘家人呢。”

  朱允熥微微的放下心,他不怕朱元璋要杀蓝玉。

  真有那个时候,无论是谁,恐怕都拦不住朱元璋。而马皇后,她能拦得住,却不一定会愿意去拦。

  朝廷上的事,马皇后是过问的越来越少了。

  但怕就怕在,有人添油加醋。

  原本只是抄家,最后却变成了腰斩。这些文官的嘴皮子,可真是不能小瞧了。

  “皇祖母,您先歇着,孙儿告退了。”

  朱允熥行一个礼,慢慢的往后退。

  他的心思,不怕被别人知道。也许,自己表现的越强烈,对蓝玉来说,越是好事。

  但,朱允熥也知道,他不能被蓝玉牵着鼻子走。

  在与蓝玉之间,他必须要占据上风。

  这,也是做给朱元璋看的。

  “梁国公到哪了。”

  “回殿下,先前有人报回来,梁国公还没到山东地界呢。”

  朱允熥捏了捏脑门,有些恼怒,“做事前,就不能先过一过脑子。得亏先把折子送到大同了,不然文官们,不晓得又要如何弹劾他呢。”

  ...............................................................

  “皇爷爷,孙儿吃好了。”朱允熥喝完最后的一点汤,放下碗筷,也不再去多想。旁人一切,都与他无关。

  不过,话音刚落,蓝玉就笑了,“一个人好,就咱们三爷一个人。说明在皇爷心里头,还得是咱们三爷。”

  常茂不解,“为啥,舅舅。我还想着,给三爷那边送些贺礼呢。东西都备好了,总不至于再运回去吧。”

  礼部主事石定上前一步,“百官,御礼。大明洪武皇帝亲旨,赦!”

  一个坐镇关中,号令群王。另一个,则是朱元璋曾经的封号。秦王,已经做不成储君。但吴王,可是嫡子嫡孙。

  门口的侍卫有些不知所措,“开国公,不是小的们眼拙。这宫里头有规矩,您的这把剑,就不能带进奉天殿里。”

  但常家和徐达、汤和两家的关系,一直都是不错的。从小,常茂也都是喊着徐达、汤和一声叔。

  最里头,朱元璋还在自己忙活。听到外面有动静,就提着嗓门喊了一声。走出外殿,看到常茂,“你咋也来了。”

  满朝文武之中,只有两个人,可以佩剑进奉天殿。一个是徐达,另一个就是汤和。

  “既然来了,就别走了。咱在宫里,摆了些菜。待会儿,你陪咱,还有你这两个叔叔,喝几杯。”

  看着烧鹅好大的一个窟窿,朱元璋有些气恼,“这是咱妹子,特意为你烧的。嫌好识歹的,你脸咋那么大哩。”

  朱元璋慢慢的咀嚼,他伸手示意徐达,不让他站起来,“鼎臣,让他给你倒。在这儿,他是晚辈,该给你倒酒。”

  听到徐达这句话时,常茂皱眉,拉一拉徐达的衣角,“徐叔,您喝醉了,许是乏了,回去歇歇吧。”

  “皇爷爷,魏国公、信国公都喝醉了。让他们回去吧,您也回宫歇歇。”朱允熥附在朱元璋的耳边,小声说着。

  “皇爷爷,您怎么又喝上了。”朱允熥带着一丝的埋怨走过去。酒壶里,又装满了酒。菜虽然凉了,也不妨碍吃。

  “违了事,把他遣回家去,做一个富家翁就是了。古往今来,好人可都不能恩将仇报。”

  夫人谢氏,见着徐允恭这副模样,心里头十分的担心。可她一介女流,又不能妄加言论。

  徐允恭赶紧起身,“快,大开中门。家里头,不管是谁,只要是能动弹的,都给我出去迎接吴王。”

  徐允恭领着朱允熥,走到一处偏房,“家父年纪大了,腿脚又不利索。没能出来迎接殿下,还望殿下恕罪。”

  再拿出那壶酒,“这酒,是皇祖母让孤一并带来的。皇祖母说,老国公您就爱喝杭州的酒,这是今年的新酿,您尝尝。”

第360章 挖坑

  奉天殿内,除了李善长有些幸灾乐祸外。其余的人,都是一脸的难色。

  早在这之前,马皇后就找到李善长与冯胜。马皇后理解这两人的难处,因此并不要求他们必须要站队。但在有人说朝廷的不是时,这两人得帮着他们老朱家说话。

  她要的,是朝廷中文武两边的头头,都要被老朱家掌控着。

  朱元璋翻看着这些日子,朱标批阅了的折子。这其中,多有不尽人意的。

  这并不是朱标第一次监国,以往监国时,朱标所批阅的折子,都十分符合朱元璋的意思。而这一次,真的有些差强人意了。

  “皇爷,您喝茶。”

  茶到了,李善长从宫女手里接过来,放在御案上。

  杯底刚刚碰着,就听得朱元璋骂了一句,“喝你奶奶个腿,喝茶喝茶。你们这些狗日的读书人,平日里是不是啥正事也不干,光顾着喝茶了。看看,都来看看,你们批阅的这都是个什么玩意儿!”

  众人伸长脑袋,压根不敢说话。

  也有装糊涂的,突然冒出一句,“这些,都是太子批阅的呀。”

  奉天殿内,瞬间安静。

  朱元璋轻笑出声,清了清嗓子,“谁说话呢,出来让咱瞧瞧。”

  众人纷纷让出位置,工部侍郎杨鹤昂首向前,“陛下,这些折子,都是太子在监国时,所批阅的。朝廷六部,也有压根不知道这些折子的。”

  朱元璋点点头,继续翻看,“你说的不错,咱是说错话了。”

  就在杨鹤松了一口气时,朱元璋突然又问,“你是哪年的进士,咱没啥印象了。”

  杨鹤心中一喜,“陛下,臣是洪武三年的进士。”

  “哦,是咱大明朝第一批进士啊。”

  朱元璋转眼看向李善长,“李善长,有人说,这大明朝一半的东西,都在你韩国公的肚子里装着呢。”

  把手一揣,放在桌子上,“咱问你哈,先前那个河南开封府知府夏义,他是哪年来着。”

  “皇爷,夏义也是洪武三年进士。”

  这个“也”,用的朱元璋十分舒坦。

  朱元璋挑一下眼皮,冷笑道,“那个夏义,在河南知府任上,贪赃枉法,鱼肉百姓。这些年,不晓得有多少百姓,死在了他的手上。杨鹤,你与夏义是同窗?”

  杨鹤一愣,心中涌出恐惧,“臣...”

  “咱就问你,是还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