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寡欢太叔
“先起来,舅姥爷。”
四下无人,朱允熥还是称蓝玉为舅姥爷。
“三爷!”
蓝玉大哭,不停的磕头,“臣给您和皇爷丢脸了,臣没能管住裤裆里那玩意儿。您的几次叮嘱,臣也是忘在了脑后。臣愧对于皇爷,愧对于您。”
朱允熥没有接话,伸出右手。
边上,常升端来一壶酒,并上两个酒杯。
在蓝玉眼前,朱允熥给蓝玉斟满,双手端着,送到蓝玉面前,“舅姥爷,出征之前,孤与您说过。待您凯旋那一日,孤定亲自在城门,迎大军还朝。”
“那些话,就别说了,孤晓得,你并非没管住自己。没拿到脱古斯,你心里着急。”
说着,朱允熥抓住蓝玉的手,“走,孤带你进城。皇爷爷他在奉天殿理政,等着您凯旋呢。且不说旁的,光是拿了脱古斯,就是立了大明朝的不世之功。梁国公,皇爷爷给您备上了美酒与铁券。”
蓝玉哽咽道,“臣受不得,受不得啊。”
沿途街道,人山人海。
一早的,应天府就贴出告示,百姓齐家而动。
当年,常遇春、徐达攻破元大都,威震华夏。可元顺帝北遁,成了大明朝的稀罕。二十年后,大明朝后继有人,大将军梁国公蓝玉,拿回了元顺帝之孙,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嫡系,脱古斯帖木儿。
百姓闻声,皆欲睹大将军蓝玉之风采。
“舅舅,您瞧。”
蓝玉回头一看,常森怀里,抱着一大包的馒头、烧饼、馍馍。
这些东西,平日里常森是看不上的。
可今日,百姓之盛举,常森也是喜上眉梢。他可是体会到了,当初他爹常遇春进城时,百姓如何的夹道而迎。
“哪来的?”蓝玉皱眉。
常森咧嘴笑道,“百姓给的呀,这和那鞑子可真是不一样。”
“胡闹!”
常森有些愣神,不知为什么,就被蓝玉给训斥了。在北边时,即便是去抢,蓝玉也从来是一句话没有。
想了想,常森不禁松了松手,馒头、烧饼、馍馍,滚落一地。
有调皮的娃娃,见着地上的馒头、烧饼、馍馍,赶忙去捡。一大口塞进嘴里,唯恐被别人抢了去。
蓝玉叹气,瞧一眼天边,“都给了吧,出息,和百姓抢这些东西。待回了府,有你吃的。”
“回了府,那能一样嘛。”
常森刚嘟囔一句,就瞧见蓝玉怒视着他,连忙闭上嘴。
不远处的皇城上,朱元璋笑吟吟的看着城楼下,嘴里吃着果子,说话含糊不清,“徐家大小子,常家大小子。当初你俩的爹进城时,也是这般光景。百姓都上了街,就为迎咱入城啊。”
城楼下如何,徐允恭与常茂,看的真切。
当年入城那时,他二人也在。
“如此大明盛世,皆归功于皇爷您的文治武功。救济斯民,也尽是为此。当年唐太宗入长安城,也不尽然。百姓拥护大军,实则是拥护朝廷,拥护皇爷您。”
朱元璋笑着摆摆手,“别急着给咱戴高帽,咱心里头,明镜似的。蓝玉这仗,打的确实不错。咱先前许他的梁国公,他就受着吧。他呀,咱是看着他长大的。从半拉点小子,也长成了这么大。咱们大明朝,往后可还得指望着他呢。”
一番话,徐允恭默默不言,而常茂则是心中大喜。
常茂跟上朱元璋的脚步,又为蓝玉说起话来,“皇爷,古人云,良将不少,可无人识良将。梁国公得今日之功,也是皇爷您给了他莫大的造化。臣等于皇爷的知遇之恩,感念不尽。”
朱元璋淡淡的笑着,再看一眼城楼下,招一招手,“待会儿,让蓝玉并上李景隆,到永安宫来见咱。”
第363章 这事就当过去了
御阶下,蓝玉战战兢兢,每挪动一步,都在心底,下了很大的决心。
从来没有过,蓝玉心事如此的重。原本,他刚一进城,就准备进宫来请罪。可人也是刚到宫门口,朱元璋召见他的旨意,就送到了。
李景隆在蓝玉身后,慢慢的跟着。
他深知蓝玉为何如此,几次相劝,大可不必这样。
这件事,未必有那么大的影响。
刚拿了脱古斯,大军又一直打到了捕鱼儿海。这样的不世之功,一个女人又如何了。
“蓝叔,咱们快些,天都快黑了。”
蓝玉抬头,看一眼天,点点头,加快脚步,乖巧的站在永安宫门外一边,“臣,蓝玉,叩见吾皇万岁。”
半晌,门开了。
大狗从里头出来,淡淡的看一眼蓝玉与李景隆两人,侧开身子,“梁国公,曹国公,皇爷请二位进去说话。”
蓝玉冲着大狗行礼,“有劳了。”
言罢,蓝玉才迈开步子,与李景隆一块儿进了永安宫。
留下大狗,诧异的看着蓝玉的背影,轻轻挑眉,“这蓝玉,打个仗回来,转性了不成。”
朱元璋正在喝茶,在大同的这些日子,他有些迷上了大同山上的野茶。
虽带着苦涩,可也正合朱元璋的口味。
“来了,坐吧。”
朱元璋招呼一句,“大狗,给蓝玉和李景隆看座,再把咱从大同带回来的茶叶,给他俩泡上。哈哈,他俩今儿可是咱们大明朝的功臣。活捉元帝的孙子,咱可是想都没想过呢。”
话说一半,蓝玉突然的跪下,“皇爷,臣僭越死罪。”
朱元璋愣了一下,坐回座位上,饱含深意的看一眼蓝玉,淡淡的开口,“那个元妃,咱听说你只是与她同处一室,却啥也没做。所以,你蓝小二,并无僭越之过。是,还是不是。”
蓝玉抬头,有些哽咽,“是。”
“那你何罪之有。”
“臣...”
朱元璋轻轻的摇头,心里却有些释然。
他怕咱,而且怕的紧。
这其中,虽然也有朱允熥的意思在,可蓝玉这从心底所表现出来的,朱元璋还是有些脑子的。
“起来吧,一个男儿,跪在地上哭哭唧唧的,算个什么。打了胜仗,又不是打输了回来,哭啥子哭。不晓得的,以为你在咱这儿,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
这时,大狗端茶过来,见着这样的场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朱元璋摆摆手,拉起蓝玉,问起了正事,“脱古斯呢,带回来了没。咱在河南、山西的时候,做梦都能梦到这小子。他手上,沾了咱大明朝多少百姓的性命啊。”
从八年脱古斯为将,再到十四年,脱古斯做了蒙古大汗。
他多次率兵犯边,朝廷最多的,就是和脱古斯打交道。为避其锋芒,朱元璋不得已,将百姓,内迁五十里。
又遇上旱灾、涝灾,那些日子里,朱元璋实在是分身乏术。
而灵州一变,彻底激怒了朱元璋。
也更加坚定了,朱允熥力主北伐的决心。
两家是世仇,水火不交融。
曾多次,朱元璋有意交好,避免干戈。只是,蒙古总想复国。因此,大明建国以来,两家始终是纷争不停。
“兀良哈呢。”
这是蒙古最精锐的一部,却也是最想着自立一方的一部。
蓝玉呈上朱棣所书的军报,“皇爷,燕王曾有信来。兀良哈,已经是遣使称臣。他们的大汗,永不立国,以求两家罢兵。而女真...”
说到女真,蓝玉停了一下,语气变得阴冷,“信国公将女真一族,拦在了义州府。兀良哈已降,可女真仍然顽抗。”
“燕王遣将张玉、朱能,领兵两万四千,深入女真之境。可几天下来...”
蓝玉停住了,“臣斗胆。”
朱元璋喝一口茶,十分淡然,“说吧,咱听着呢。不论说啥,咱都恕你无罪。”
“皇爷,燕王有言,大明之患,不在西北与西南,而在东北。女真虽无大气候,却据土而守。东北苦寒,再占地势,易守难攻。”
“倘若,日后女真也如蒙古这样,一年几次南下犯边,那朝廷又该如何。”
朱元璋默默听着,直到蓝玉说完。
他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却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女真,朱元璋从未放在心上。
“你也是这么想的?”
蓝玉点头,“臣也是这么想的,女真此时难成大患。可若是放之任之,定将成患。”
朱元璋笑了笑,“罢了罢了,今天不提这事。先前时候,吴王给你要来了梁国公。咱也说过,你打赢了,拿回了脱古斯,这个梁国公就给你。”
说到这儿,朱元璋抬手,大狗递来铁券,“喏,都在这儿了,拿回家去吧。”
蓝玉跪在地上,双手接过,“臣谢皇爷隆恩。”
朱元璋又取来一本折子,放在火上,边考边说,“这个,是你写给咱请罪的折子。这里头,说了你如何处置的元妃。咱也不管究竟为何了,事已经是过去了。”
“咱把它烧了,这事儿就当过去了。往后啊,谁也不准提。除了咱们屋子里这几个人,也没旁的人知道。”
看着折子在火中扭曲,逐渐成灰。
蓝玉颤心着抬头看一眼朱元璋,“臣愧对于您!”
朱元璋并不抬头,只是淡淡的说着,“往后啊,好生辅佐太子与吴王就行了。”
第364章 德胜门
朱棣要慢上几步,蓝玉到了京城时,朱棣也才刚刚从北平休整之后出发。
他有些心虚,将留下的北平大营,依旧留在了北平。而非如自己心念所想的那样,带回京城。
在去年北伐筹划中,朱元璋就不止一次的说明了,战后要将北平大营,尽数归于京师大营,由大都督府,统一调配。
这只是朱元璋随口一提的事情,并且,一旦交出北平大营,就意味着,他要交出自己在北平苦心经营的一切。而且此后,他将完全受制于人。
朱棣回头看一眼躺在轿子里不断呻吟的赵思礼,动了动喉咙。
“高丽侯...”
赵思礼掀起轿帘,一只手撑起半个身子,“燕王,有事您说话。。”
朱棣愣了一下神,说话有些支支吾吾,“高丽侯,此番回京。吴王那儿,还得您帮着,多多美言几句。”
不知不觉中,朱棣潜意识里,已经发生了变化。
“嗯?”
赵思礼坐直身子,环看一下左右,低声问道,“美言什么,燕王,您可是立了大功。此番北伐,除去梁国公外,就属您功劳最大。在北平时,就连信国公,都对您赞誉有加呢。”
说话时,赵思礼眼中半含着笑,看的朱棣心里毛毛的。
即便知道赵思礼在自己身边,究竟是为了什么,朱棣还是无可奈何。
按着朝廷的设想,赵思礼极有可能,代替朱棣接管北平防务。如此一来,朱棣有求于赵思礼的地方,就更多了。
一想到这个,朱棣就心底发凉。
“高丽侯,您可就别拿我寻开心了。我说的,就是北平大营的事。如今北方初定,却也不能掉以轻心。若是轻易将北平大营,再调回京城。北方防务空虚,兀良哈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赵思礼笑了笑,“这事啊,您放心,下官一定会向吴王明说。”
再走不多时,到了京城已经是过了清明。窸窸窣窣的小雨,在清明时节,就从来不停。
官道两头,也变得泥泞不堪。
一路无话,朱棣显得心事重重。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这回进京,还能不能再出的来。
“殿下,您看。”
朱棣抬头,远远的瞧见,朱允熥带着些文武,站在德胜门外。年纪不大,却是已经穿上了明红色的蟒服。左右双肩,各是祥龙登云。
“老爷子,可真是太宠他了。”朱棣心底深深的叹气。
远远的跳下马,牵着过去。
上一篇: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