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57章

作者:寡欢太叔

  “这主将,可是三爷给老子要来的。”蓝玉抿嘴,鼻子有些发酸。

  胡氏感到诧异,“是吴王给你的主将?我还以为,这是皇上下旨的呢。”

  “下旨的自然是皇爷,但提这档子事的,却是三爷。”蓝玉越说,声音越小,“这仗,得打的漂亮些,速战速决。三爷给的脸,指定要兜着。打完这仗,三爷的地位,就更稳固了。”

  夫妇二人,在院中闲说。管家匆忙跑进来,摔了一个大比兜。

  “干啥呢,黄鹂慌里慌张的,天塌了!”

  管家从地上爬起来,上气不接下气,“老爷,吴王到了,在前厅等着您呢。一块儿来的,还有常家大爷。”

  蓝玉抬脚就走,“去,把老子从云南带回来的,上好的茶叶,给三爷倒上。”

  “那常大爷呢?”

  “他?喝白水就成。”

  蓝玉快步走进前厅,看见朱允熥,一下子就笑了,“三爷,您有事儿,言语一声,臣进宫去看您,哪能让您跑这一趟。”

  又怒视着常茂,“你这狗羔子,三爷病了,你不知道还是。这大冷天的,还让三爷出门。”

  朱允熥连忙打断,“永昌侯,您且别动怒。到你这儿来,是皇爷爷的意思,也是孤的意思。您是孤的舅姥爷,孤来看看您,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啊。”

  几人坐定,管家给朱允熥端来泡好的茶,“吴王,这是云南最好的茶叶。听是您来了,我家老爷特地下令拿出来给您用。”

  茶体通透,水底无渣。茶香醇厚无异味,这就是好茶。

  朱允熥呡上一点,赞不绝口。

  蓝玉立刻吩咐,“去,把茶都给包上,让三爷带回去喝。”

  朱允熥连忙打住,“别别别,舅姥爷,待您得胜回来,孤一定不客气。您这还没出征呢,就把东西往外头送,这不可吉利。”

  蓝玉笑道,“啥叫往外送...”

  “成,那就听您的。等臣回来了,臣带几个高丽娘们,给三爷您暖床用。”

  朱允熥咳嗽一声,“舅姥爷,这仗您打算怎么打。皇爷爷点您为帅,而四叔却不提。”

  “这是您第一次挂帅,做事切不可鲁莽。四叔稳重,有些事儿,你听他的也没错。日后建功立业的机会,多的是,不在这一次两次。”

  “不可贪功冒进,不可滥杀无辜。”

  蓝玉似懂非懂,皱着眉点一点头,“三爷,您这是啥意思。咋的,打仗还不能甩开膀子去打,那打的多不尽兴啊。再说了,哪有无辜的,在臣看来,都是该死的人。”

  打一城,抢一城,这已经是成了传统。

  淮西勋贵中,大多数人的家业,都是靠着打仗给抢来的。这就是这些年,朱元璋加以约束,淮西勋贵们才收敛了些。

  事实上,淮西勋贵,纵兵抢城,也不是为了他们自个儿。

  打仗的将士们,不顾生死。打下一城时,再不给他们发泄,淮西勋贵们都觉得心里过意不去。

  同样的,朱元璋也深知这个道理,因此也鲜有苛责。

  朱允熥耐住性子,“舅姥爷,您糊涂。这可不是争功,您想过没,那么多人,为何只点了您一人。”

  蓝玉不解,摇摇头,“臣不知。”

  “因为,您和常家,是孤的母族。舅舅虽然更近,却难为主帅。而您,战功颇丰...”

  这么一说,蓝玉就明白了,“三爷,臣懂了。您是让臣,给皇爷一颗定心丸。”

  朱允熥不再说话,蓝玉这么想,倒也不错。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对蓝玉并没有太多的忌惮。

  而后来的蓝玉案,也只是为了给孙子铺路而已。

  更为准确的说,朱元璋有意让蓝玉建功。而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蓝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朱元璋让朱允熥,过来敲打蓝玉,也是这么个理。

  但既然蓝玉这么想,倒也是省了朱允熥的事,免得多费口舌了。

  “这次去北平,你带一个人同去。”

  “带谁,三爷您说。”

  朱允熥微微一笑,“姚广孝。”

  常茂吃了一惊,“三爷,那个姚广孝不是和燕王...”

  朱允熥继续笑着,“四叔是聪明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且,永昌侯您去了,四叔也要掂量着,皇爷爷为何让您挂帅。”

第112章 驿站小事

  照例从点军场出来,蓝玉心情略有沉重。天上,连着阴了几天,也终于是放晴。

  隐隐约约之中,蓝玉觉得,这仗没那么好打。

  “起军!”

  蓝玉大叫一声,翻身上马。

  马蹄儿,踩在烂泥地里。背后,是大明的军旗和蓝玉的帅旗。蓝玉回头看一看,小声吩咐着。

  “三爷那儿,你给看好了。老子不在,三爷若是受了什么委屈,饶不了你!”

  常升连连的点头,“您放心吧,我哪能让三爷受委屈。”

  德胜门,几乎每个出城的大军,都要从这道门过去。两边百姓,早已被肃清。五城兵马司,派出人来,分站两边,将整个儿大军和百姓隔开。

  “站住咯!”蓝玉执起马鞭,站住。

  前头,李景隆带着姚广孝,早早的在这儿等着。

  李景隆拍马过来,清一清嗓子,“永昌侯,皇爷有旨意给您,可不必下马接旨。此行高丽,主在北元。高丽若降,可不必深究。北元猖獗,扰大明百姓,此为国仇。”

  蓝玉点一点头,“臣知道了。”

  边上,常升放低声音,“舅舅,三爷的意思是,让高丽李成桂臣服。不可杀高丽百姓,但高丽王室,可生擒回京。”

  “三爷说了,高丽必不会降。舅舅您不可滥杀,不可劫掠,不可置人于把柄。此战为立功首战,皇爷也有意让您立功。除了打仗,不可再生出什么旁节。”

  蓝玉笑道,“三爷才多大,也支使起人来了。”

  常升接着说道,“舅舅,外甥说句不该说的话。三爷年岁再小,他也是三爷。您刚刚这话,实在不该说出嘴。君臣有别,三爷日后是要争位置的,咱们可不能给三爷添乱。”

  “三爷有意护着咱们,那咱们也该老老实实的,做好自个儿的本分。您看三爷年纪小的,可做起事来,可要老辣的多。”

  蓝玉有些心烦,“得了得了,老子是你舅舅,还要你来胡咧咧的。”

  常茂又加了一句,“舅舅,三爷还有最后一句话给您。无论何时何事,都不可与燕王相争。”

  大军起拔,长角齐鸣。蓝玉调转马头,大叫一声,“儿郎们,出征了!”

  黑亮的盔甲,在太阳下反光。大军转头时,金属与金属的摩擦声,振聋发聩。随风飘扬的大明军旗,在朱允熥眼中闪烁。

  “话都带到了?”

  “带到了,三爷。您教给臣的,臣一字不落的都说给了舅舅听。舅舅虽有时鲁莽,却也并非不识大体。三爷,您放宽心吧。

  朱允熥依然充满着担忧,轻轻的闭上眼睛,叹一口气,“罢了,听天由命吧。”

  每一次出征,蓝玉都要弄出点名堂来。这似乎,已经成了规律。虽然,朱元璋似乎并不在意。但,朱允熥心里却清楚的很。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朱元璋的心里装着呢。

  每一天,每一时。

  朱允熥都担心着,生怕那句话真的会一语成谶。

  蓝玉这些人是留给朱标的,而不是留给别人的。朱标不在,继任者有丝毫的显现出镇不住蓝玉他们。

  那一直以来的一桩桩一件件,都会成为罪证。

  “你咋也跟来了。”

  走在最前头,蓝玉笑着去问李景隆,“老子还以为,只有姚广孝这一个秃驴呢。没想着,还跟了一个二丫头。”

  李景隆脸色通红,“蓝大爷,我爹昨儿爬着进宫,硬是和皇爷求求,让侄儿我也跟着您一块儿去打仗。皇爷和皇后几次不允,我爹就哭天喊地的。”

  “皇爷那辙,只得答应了。这不,侄儿也就跟着您来了。”

  蓝玉哼了哼,“知道你爹为啥拼了命要进宫去求皇爷不。病成那样了,还要爬着进宫。”

  李景隆不说话,看向别处。

  他当然知道,自己的爹,拼了老命,是为了什么。

  自打生下来,李景隆就没上过战场。没上过战场的爵位,是不牢靠的。李文忠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天。因此,就得想方设法的,给自己的儿子争取出路。

  虽然,朱元璋会念及旧情还有亲戚,不会为难李景隆。

  但保不准后世的皇帝会如何,如今李景隆正值壮年,说不准还得挨过好几个皇帝。若是没个军功在身,实在是不稳当。

  蓝玉叹气,“可怜你爹啊,跟着老子好好玩学。到时候,你也能替三爷打仗。”

  李景隆脸色一白,急忙制止,“蓝大爷,这话可不准胡说。”

  蓝玉啐了一口,“除了三爷,我看谁敢!”

  一路无话,直到临近北平的一处驿站。这儿,等着燕王朱棣派来的人。

  蓝玉一直力主急行军,沿途驿站,极少的会在驿站停歇。兵贵神速,这是常遇春教给他的。这一点,和朱棣不谋而合。

  “小的参见永昌侯!”

  来人行一个礼,接着笑道,“永昌侯,小的奉燕王之令,在这儿等候您多时了。燕王有令,大军城外驻扎。永昌侯您,跟小的进城歇息。”

  远处薄雾之中,蓝玉隐隐约约的能看到北平城的轮廓。

  这一处驿站,地处高点。翻了这座山,就是到了北平的地界。

  “城外驻扎?凭啥。”蓝玉嚷嚷一句,“老子带兵来,结果还不让老子的兵进城,这是个什么道理。”

  姚广孝讥笑道,“这才几日,就忘了你们三爷的话了。”

  蓝玉大怒,作势要打。眼睛瞥一瞥,李景隆会意,赶紧拦住,“蓝大爷,不能打。您踢上一脚,还不要了他的命啊。这姚广孝,是皇后和三爷,放在侄儿家里的。”

  “这次跟来,也是三爷的意思。伤了他,侄儿到了三爷那儿,没法交待。”

  蓝玉“气”不减,嘴里依旧骂骂咧咧,“偷你娘的,老子是主帅,听你嘴里喷马尿。别看这是北平,就算是应天府,老子也照打不误。”

  李景隆“安慰”着,“蓝大爷,您何必跟一个和尚置气呢。他一个出家人,连女人都没碰过。您消消气,饶他这一次。”

  说完,李景隆也假装生气,“你还愣着干啥,快请永昌侯进城。”

第113章 蓝玉和朱棣

  将蓝玉迎入府中,那人又匆匆忙忙去了朱棣那儿。将在城外驿站得的事儿,原原本本的,说给朱棣听。

  朱棣听完,不禁轻笑道,“这蓝玉,迟早死在他这目中无人上。”

  一同的徐增寿,听的云里雾里,“燕王,蓝玉这是啥意思。他为啥能叽哩哇啦,冲一个和尚动火。”

  朱棣解释道,“他呀,就是借着姚广孝,告诉孤他才是主帅。凡事,得听他的。”

  “那咱们听吗。”

  “听呀,为啥不听。他要干啥,咱们就让他干。烧城掠民,这可是从开平王那儿就学来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头一回做主帅,蓝玉还能放过这机会?”

  朱棣冷笑着,“孤就看不惯,他那跋扈的样子。”

  实际上,朱棣十分不喜蓝玉。更多的,是因为蓝玉不止一次在朱标面前夸赞朱棣。但言末时,又总会加上一句。

  “燕王大才,其勇不减魏公。然此,殿下须留意,多防之。”

  (燕王这个人很厉害,很有才能,不输魏国公徐达。只是,殿下您需多多的留意,加以防范。)

  (出自《明·逆臣录》)

  就是因为这句话,蓝玉多次遭到朱标的训斥。但朱标,也从来没和朱元璋说过。只是,这一条,却在日后成了定蓝玉死罪的铁证。

  “他带了多少人来。”朱棣突然想起什么。

  “八万人。其中,火铳手一万两千人,火炮八百门。所带大军,多属大都督府。此为开平王遗军,骁勇善战,鲜有败绩。只是,这些人,只听蓝玉和常家的话。有时候,皇爷也使唤不动他们。”

  徐增寿的话,又是可定罪蓝玉的一句。

  大都督府的大军,多为常遇春所部不假。其中,又多是蓝玉儿郎兵,这更不是假。

  但最后那句,却是强加上去的。

  这些兵,几乎都是朱元璋和马皇后招募,交与常遇春打理。他们受帝后大恩,绝不似徐增寿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