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51章

作者:寂寞剑客

顿了顿,崇祯又问道:“建奴的残部呢?知不知道现在逃到哪了?”

张煌言说道:“为了查清楚建奴残部的消息,臣颇费了一番手脚,不过最终还是通过建奴八大皇商之首的范永斗,刺探到了建奴的情报。”

“范永斗?”崇祯哂然一笑说,“居然也跳反了?”

张煌言道:“何止是范永斗,所谓的八大皇商全都反水了。”

“倒也是,再跟着建奴只能死路一条,只有重归大明才能有活路。”说到这一顿,崇祯又板着脸说道,“只不过,他们如果以为仅凭提供几条情报就能洗刷以前犯下的罪行,那就未免太天真了,他们犯下的罪朕可记着呢。”

八大蝗商,必须铲除,一家都不许放过。

停顿了下,崇祯又道:“噢对了,说建奴。”

张煌言道:“建奴现在掌权的名义上是伪帝福临,其实是布木布泰,这个女人还是颇有心机有手腕的,逃到归化城之后不久就拿捏住了鄂木布楚玻尔以及善巴,现在土默特蒙古的局面已经被布木布泰母子给控制住了。”

“可惜了。”崇祯叹道,“八里桥之战只逮住了八旗蒙古,却让土默特蒙古和察哈尔蒙古溜掉了两万骑,要不然就算布木布泰手段再厉害也没有卵用。”

张煌言道:“即便如此,布木布泰也未必能控制蒙古诸部。”

“欸,布木布泰这个女人不能小觑。”崇祯摇头道,“这娘手很有手腕。”

张煌言道:“臣并没有小觑布木布泰之意,只不过,眼下的蒙古草原真的挺乱的,就算布木布泰控制住了土默特和察哈尔诸部,也未必斗得过有卫拉特支持的桑噶尔,更何况在漠北还有喀尔喀诸部虎视眈眈,眼下的草原就是群雄逐鹿。”

“群雄逐鹿好。”崇祯道,“蒙古草原群雄逐鹿,我们的骑兵就能各个击破,对蒙古诸部的犁庭扫空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说到骑兵,定王那边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张煌言说道:“最近几个月,科尔沁草原上突然间冒出了一伙奇怪的骑兵,既不是蒙古人,也不是建奴,以前从未见过,好在这伙骑兵的数量并不多,只有十数骑,所以被定王亲自率领的斥候骑兵轻松歼灭了。”

崇祯闻言便心头一动,那应该就是哥萨克骑兵。

沙俄的急先锋哥萨克骑兵在控制黑龙江流域后,终于把黑手伸向富饶的松嫩平原,这也意味着两大帝国终于要正面交锋。

不过此时的沙俄应该还不是帝国。

毕竟,彼得大帝都还没有出生呢。

而且此时的沙俄军力应该还很孱弱。

若不是因为遥远的地理分隔,大明很轻松就能灭掉沙俄。

当下崇祯又问道:“5个骑兵师的组建工作进行得怎样了?”

第七百零四章 人口规划

张煌言道:“骑兵第1、第2师已经组建好了,第3、第4、第5师还在组建当中,主要是马匹没到位。”

崇祯愕然:“马匹居然还不够?朕记得有10万多匹吧?”

张煌言道:“本来按照一个人一匹马的标准是够了的,但是定王坚持要按照一个人三匹马的最高标准,所以马匹就不够了。”

“你说啥,一人三马?”这是崇祯没有想到的,“他想干吗?”

张煌言道:“以臣猜测,定王应该是想效仿当年蒙古骑兵的方式发动长距离远征,这样的话就需要给每个士兵配齐三匹马,甚至还要携带牛羊一起行军。”

当年蒙古骑兵每日可以行军将近两百里,依靠的就是一人三马。

至于后勤,主要依赖随军放牧的牛羊群以及母马所提供的马奶。

在没有铁路或者公路的前提下,这是唯一可以实现万里远征的方式。

朱慈炯坚持要给五个骑兵师每人配三马,显然就是想效仿蒙古骑兵作战。

“这小子,还挺能整活。”崇祯笑骂一句,又道,“要是按照一人三马的最高标准,五个骑兵师得将近三十万匹战马,现在可差了二十万匹,他打算怎么办?”

“那还用说,肯定是抢。”张煌言笑着说,“抢蒙古人的。”

……

张煌言一语中的,朱慈炯还真有这个打算。

朱慈炯不仅有这个打算,且正在付诸行动。

反而是胡国柱有些担心,劝朱慈炯不要着急。

“定王,眼下已经是十月下旬,第一场冬雪都已经降下,此时出兵是存在风险的,万一遭遇白毛风,搞不好是会冻死人的。”

“打仗,原本就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活,死伤都是寻常事,还怕什么白毛风。”朱慈炯却说道,“何况冬季用兵也有冬季用兵的好处,因为冬季的时候,蒙古诸部都聚在冬季营地里猫冬,找到一处营地就能将一个部落连锅端,这可比其他季节到处找各个部落轻松多了,不是吗?”

胡国柱哑口无言。

因为定王说的也是在理。

冬季用兵确实存在风险,但是确实可以将猫冬的蒙古部落一锅端,无论妇孺壮丁还是牛羊马匹骆驼,全部一网打尽。

笑了笑,朱慈炯又说道:“让骑1师、骑2师准备一下,今天就走。”

“啊?今天就走?”胡国柱愕然说道,“定王,再过几天下批军需就要送到,是不是等第二批军需到了再走?”

“没有这个必要。”朱慈炯不以为然道。

“一个基数的弹药已经足够了,毕竟这次又不会走太远,打到察哈尔就行了。”

胡国柱便不再多说什么,如果只打察哈尔蒙古,一个基数的弹药确实足够了,甚至根本用不着这么多的弹药。

“倒是要多带点儿酒,而且要带杂粮烧。”

朱慈炯紧了紧棉甲说:“这天气,不闹几口杂粮烧真他娘的顶不住。”

在军中呆的时间久了,朱慈炯不知不觉间褪去身上的王孙公子气息,变得跟个大头兵般满嘴粗话,但是更接地气。

……

南京,神策门内军营。

听完了张煌言的猜测,崇祯笑道:“算了,不管他了,就让小儿辈胡闹去吧。”

不必讳言,崇祯确实存了想要锻炼一下朱慈炯的意思,所以从骑兵军团的组建再到对蒙古诸部的用兵,崇祯都是由着朱慈炯。

崇祯根本不担心朱慈炯会形成自己的势力,尾大不掉。

因为大明已经进入到了工业文明,只要江南八府一州的重工业基地处在大明中央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谁也不可能造反成功,朱慈炯一样不可能。

更何况朱慈炯不可能造反,至少短时间内不可能造反。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崇祯才敢于敞开了锻炼朱慈炯。

然而,此时的崇祯压根就没想到,朱慈炯竟然会在将来闹出那么大的动静来,动静大到甚至超过当年的蒙古骑兵。

“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崇祯又对高起潜说道:“让他们都过来吧。”

“啊?”高起潜闻言一愣,说道,“万岁爷您好像没有召人前来?”

“朕说的是商会代表。”崇祯没好气的道,“朕不想去皇家市易所,就让商会的代表来神策门军营,军营里更方便。”

什么更方便,说白了就是怕死呗。

因为从神策门军营到钞库街要经过好几条大街。

而且到这会,他返回南京的消息肯定已经传开。

此时南京城内肯定已经有刺客正在准备,所以再去钞库街有风险。

毕竟,进入到了线膛枪时代之后,任何一个杀手躲在百步外都能轻而易举的射杀想要射杀的目标,崇祯可不希望被刺客爆头。

因为现在想要杀他的人数不胜数。

失势的旧勋贵,被削掉了藩国的藩王,刚刚被剥夺了特权的皇亲国戚,甚至在大礼教之辩中落败的旧儒生,都有杀他的强烈动机。

“老奴明白了。”高起潜这才反应过来。

当即派出一个小太监前往皇家市易所传旨。

过了半个多时辰之后,三百多个商会代表就匆匆赶来神策门军营。

因为赶时间,这些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的商会代表没敢坐车,都是骑着快马过来的,所以大冬天的都跑出了一身汗。

在这些商会代表中间,崇祯看到不少熟人。

比如大明兵工厂大掌柜詹仰之,比如江南茶叶商号大掌柜孙从理,比如南京粮油商号大掌柜程锁、大明印书坊大掌柜许国。

再比如大明机械厂大掌柜翁之义。

当然,还有徐应伟的姻亲石久可。

崇祯还特意跟石久可宣暄了两句。

这些可都是大明的顶级商界精英。

整个大明的工商业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操于这些精英之手。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这些商界精英所经营的工厂、工坊又或者商号,都有一个共同的控股股东,那就是内务府。

这个就叫做官督商办。

又或者说淡马锡模式。

所以,如果说紫禁城皇极殿的大朝会是决定大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重大事件的场所,眼前的商界代表大会决定的就是大明经济领域的大事。

“最近发生在江南八府一州的用工荒,朕已经知道了。”待一众商界代表落座,崇祯直接就进入主题,根本没有半句多余的套话,也不存在什么讲话稿。

开这种会还要讲话稿,还当什么皇帝,直接回家卖地瓜得啦。

“这个事,朕会尽快设法替你们解决,这段时间就请克服一下。”

“大家不要再无节制的提高工人薪水,更加不要再互相挖墙角了。”

“如果确实是因为用工不足导致订单完不成,并且造成了违约的,可以请求内务府出面协调,大家对此有异议吗?”

能有什么异议,当然没有。

“那好,现在说正事。”崇祯笑了笑,又说道。

“朕也不怕告诉你们,解决用工荒的法子就是抓人,更确切点说,就是到倭国去抓倭人回来当奴工,从永乐年起,倭寇祸乱我大明沿海数百年,给我沿海百姓造成无数人员伤亡以及巨大的财产损失,现在,是时候让倭人为此付出代价。”

底下立刻响起窃窃私语声,不少代表开始了低声讨论。

崇祯也不生气,笑着说道:“有什么想问的,只管提问。”

当即有商贾问:“圣上,这些倭人奴工跟人牙子贩卖的丫鬟家奴有区别吗?”

“没任何区别。”崇祯笑着说道,“只要你们买下了这些倭人奴工,无论让他们干什么都可以,让他们进入工厂做工,让他们留在诸位府上使唤侍候,甚至于你们看中了相貌姣好的倭女想要纳为姬妾,这都由着你们。”

底下顿时响起一片哄笑,所有人全都乐了。

有商贾笑着说:“纳为姬妾就算了,听说倭女又矮又丑。”

“那也不尽然。”崇祯笑着摇头说,“倭女中也有美貌的,不过这个格钱么,那就肯定不是一般的倭奴价钱。”

又有商贾问道:“一般倭奴什么价?”

“这个暂时还不得而知。”崇祯道,“得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决定,简单说,就是刨去军饷开支奖金、后勤物资费用以及阵亡将士的抚恤金之后,最后加上三成的利润,就是所有倭奴的总价值,然后再按类别给倭奴定价。”

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将奴工贸易规范化,以尽量减少人口损失。

因为民间武装跑去海外抓捕奴工并走私到大明境内,所要付出的代价肯定会远远的超出海军的支出,那么奴工的价格也会跟着暴涨,这样一来,面对由大明海军批量提供的官方平价奴工就会变得毫无竞争力。

总之呢,在崇祯的未来人口规划中,朝鲜、倭国、蒙古甚至于北美的印第安人同属于进化最完全的黄种人,有同化的价值,其他人种就算了。

其他人种除非绝育或阉割,否则连进入大明做奴工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第一步要完成的就是把朝鲜人、倭人、蒙古人先给融合进来。

这一来,大明的总人口就可以增加到两亿,到时候两京铁路一通,就能形成至少一亿人口的大市场,足可以撑爆第一次工业化的发展。

第七百零五章 誓师出征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到崇祯22年11月下旬,一切准备就绪。

阎应元已经率领第2师先一步抵达崇明岛待命,而且此时的第2师已经不是架子师,而是跟镇兵合编后的满编师。

合编后的第2师除了第4、第5、第6混成旅外,还有师部直属的医疗救护队、斥候骑兵队、警卫队及参谋人员。

全师共计2万人左右。

海军方面除了周瑜号,还征发了大量的鸟船。

这些鸟船中有2000料级帆船10艘,1000料级帆船20艘,而400料级的帆船更是达到了200艘,这么多战船用来搭载第2师的人员武装,绰绰有余。

等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崇祯又在燕子矶外的江面搞了个誓师仪式。

崇祯很讨厌形式主义,但是对于有些仪式还是持肯定态度,比如大年初一祭祖,又比如清明节祭祖,这些祭祀仪式他认为可以提高族群认同,很有必要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