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189章

作者:老骥卧槽

  “附议!”

  “附议!”

  “......”

  军方全都赞同,优待退役将士,这对于军方本就是一件好事儿。

  “文若。”曹操看向荀彧,问道:“财政方面有压力吗?”

  “压力肯定会有,不过问题不大。”荀彧继续道:“抚恤翻倍不算什么大事儿,一锤子的买卖,本就是买命钱,多给些也应该。”

  “免除将士的算赋,朝中现役、退役将士数量,最多不过三十万,每人每年缴纳一百钱,一年也就少三千万钱,不算太大数目。”

  “最大的压力就在于赡养残疾退役将士,这是一个无底洞,会导致朝廷财政紧张。”荀彧提醒道:“而且天下未定,日后这种需要赡养的士卒会越来越多,朝廷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麟儿说,若把酒府归为他的私产,他可以全权支付,无须朝廷操心。”曹操缓缓道:“你们怎么看?”

  听着很不可思议,但别忘了,酒府是垄断买卖。

  尤其随着高度酒畅销天下,垄断的还是全天下的酒业份额,营业能力远超想象。

  “酒府本就是仓舒创办,朝廷少一个酒府也没影响,毕竟以前也没酒府。”郭嘉开口道:“不如归为仓舒所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准确说是取之于世家贵族,用之于底层百姓。

  “如此,也不失为良策,至少朝廷不用承受压力。”荀彧迟疑道:“就是不知冲公子能否承受起。”

  “这个不用担心,既然麟儿敢这么说,自然有十成的把握。”曹操对儿子非常有信心。

  曹操倒是不抵触酒府归为曹冲私有,反正这偌大的家业以后也都是曹冲的,无非是早晚的问题。

  “既然都没人反对,那就这么办吧。”曹操当即拍板。

  尽管都知道酒府赚钱,但归根结底,在座的众人都不清楚具体多赚钱。

  荀彧虽然知道具体数字,可这个数字是假的,全是周不疑做的假账。

  850 郭嘉知道有猫腻,可郭嘉本就是曹冲的铁杆,自然不会拆穿。

  而且知道归知道,但郭嘉也不清楚具体赚多少,真账本就周不疑看过,就连曹冲其实都不会特意去看。

  不过时不时翻看一下,曹冲就能全部记下来。

  “第三件事情,是一位叫赵昂的县令。”曹操再拿出一封奏章,交给众人传阅。

  “一介县令,竟然如此刚烈,宁死不屈!”

  “为国家计,舍弃三个儿子,大丈夫也!”

  “奇女子,亲自手刃马超,为亡夫、儿子复仇。”

  众人看过后也是议论纷纷,对于这一家赞不绝口。

  “如今天下纷乱,群魔乱舞,缺少的就是这等忠诚之士。”曹操沉声道:“我意将其塑造为典型,为天下官员之表率,立榜样。”

  赵昂官职虽小,但做出的事情却伟大。

  将这样的人树为榜样,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对于朝廷而言,也是一件有益无害的事情。

  “附议!”

  “附议!”

  “......”

  众人都没有反对,毕竟此事有益无害。

  “不过在封赏之事上,我有些犯难。”曹操苦恼道:“追封好说,官职、爵位都要有,可赵昂一家已经无男丁继嗣...”

  “不如封其妻为侯?”郭嘉性格跳脱,想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女列侯?”众人下意识蹙眉。

  “又不是没先例,何故如此?”郭嘉掰着手指头,列数道:“许负、吕媭、奚涓之母、萧何之妻、高皇帝之嫂。”

  许负是个女相士,也就是看相面算卦的,被刘邦封为亭侯。

  吕媭是吕后的妹妹,吕后掌权后被封侯。

  奚涓是刘邦手下大将,战功颇多,但死了也没儿子,就封其母为侯。

  萧何死后爵位留给儿子,可儿子没几年也死了,没留下孙子,爵位给到萧何的妻子。

  刘邦嫂子这个就不说了。

  “不数不知道,这一下就五个,眼下出现第六个,有何不可?”

  王异的状况与奚涓的情况类似,而且马超可是被王异杀的,王异本身就有功劳,封侯确实没大问题。

  “那好,就封赵昂之妻王异为女列侯,追封赵昂为雍州刺史。”曹操当即拍板。

  给死人官职,朝廷向来大方。

  何况要树立榜样,追封给的太寒碜也说不过去。

  “最后,我再说一件事情。”

  帮爱子解决完事情,曹操要说自己的事情,不过依旧跟曹冲有关系。

  “麟儿已经在返程的路上,不出意外年前归来。”曹操继续道:“我意在元日于铜雀台大宴。”

  “一来过年嘛,二来算是给有功之臣接风洗尘。”

  “第三嘛,当日我会正式册封麟儿为嗣子!”

  议事散去,元日立嗣的消息不胫而走,世家之人开始相互奔走.

第167章 洛神主动献身,群臣反对立嗣!

  “曹冲马上就要回来,父亲在元日正式册封,你们到底想出办法没有?”曹丕面露急切之色,“好歹给我透个底细啊!”

  曹操再次提及嗣子之事,并且明确册封时间,这让曹丕感到危机迫近。

  如同生命进入倒计时,每接近元日一天,曹丕就更绝望一分。

  曹彰刺杀行动失败,现在还在床上趴着,小半年都无法起身,肯定是指望不上。

  至于美人计,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见效。

  尤其曹冲现在都没回来,施法对象都不在,而等曹冲回来时,也就刚好赶上元日,时间上也来不及。

  那么对曹丕而言,他就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世家身上,这也是他唯一的希望。

  “公子放心,我们已经想出办法。”陈群给出肯定答案。

  “什么办法?”曹丕眼睛一亮。

  “群臣反对。”

  曹丕脸上兴奋褪去,失望道:“这有什么用处?父亲根本就不会在意,你们的反对不会有任何效果。”

  “若是死谏呢?”陈群缓缓道:“一口气死上三五老臣,我想丞相也不能视而不见吧?”

  世家这次也是发狠,既然正常反对没用,那就直接死谏。

  “若如此...大有可为啊!”曹丕眼中流露出神采。

  不管哪朝哪代,出现死谏这种情况,都会令君主非常头疼。

  这玩意对方豁出命反对,君主不得不重视起来。

  以至于这种事情对于臣子而言,还是一种“无上光荣”。

  谁谁谁要是因死谏,一头撞死在金銮殿上。

  那别管了,名扬四海,青史留名,甚至成为后世读书人的榜样。

  某某某为国为民,以命死谏,如此就能反衬出君主的昏庸、残暴、不仁。

  三五个人连续死谏,溅出去的血能把曹操浑身上下染透,背负相当沉重的骂名,社会层面的舆论,也会变得非常不利。

  尤其史书这种东西,本来就是由世家阶级来撰写。

  可想而知,史书上会如何褒奖死谏之人。

  哪怕不明着骂曹操,但反衬效果也会让读者认为曹操昏庸,而死谏的都是国之忠臣。

  “你们打算让谁来死谏?”曹丕好奇发问。

  “一些汉室老臣,全都是丞相的死对头,他们很乐意献出生命,只要有机会给丞相使绊子,他们绝对不会放过。”司马懿娓娓道来。

  朝廷里,并不是所有大臣,都喊曹操为“主公”。

  喊主公的都是曹操的嫡系,不喊主公的自然是外人。

  汉室倾颓,但不可否认,当下还有许多人死忠于汉室。

  在这些汉室死忠眼中,曹操就是不折不扣的恶贼,只要能够恶850心曹操,让曹操感到操蛋,这些死忠不介意付出代价,哪怕是生命的代价。

  “呵呵呵...”曹丕突然笑了,笑得非常阴险。

  “元日大喜的日子,死上几人给曹冲助助兴,无疑把他架在火上炙烤,且看他还如何坐上嗣子的位置。”

  “公子放心。”钟毓开口道:“三五老臣死谏后,我等群臣再度集体反对,恐怕就算是丞相,也没办法强行册封曹冲为嗣子。”

  “长幼有序,家父定不会坐视不理。”荀恽缓缓开口。

  这句话无疑给曹丕吃下一颗定心丸,顿时就彻底沉住气。

  三五老臣死谏不过是引子,之后群臣反对乃后续,最后的荀彧才是一锤定音。

  “这事儿令君知道详情吗?”曹丕忍不住问道。

  “不知。”荀恽微微摇头,“没人敢让家父知晓,倘若家父知晓我等谋划,定然不会允许我等乱来。”

  “家父会反对,无关公子与曹冲,仅仅是不想坏了制度、礼法。”

  别说世家关于嗣子的谋划,甚至九品中正制的事情,都在瞒着荀彧。

  荀彧每日都在尚书台办公,荀家操持此事之人乃荀攸。

  “令君品行高洁,这种腌臜事情还是莫让他知晓,”曹丕开口道:“只要令君站在咱们这边就行,其他无需多言。”

  “家里也是这么想的。”荀恽点头道:“家父...罢了,不可妄议尊者。”

  众人没再就荀彧继续讨论,这也不是他们能非议的人物。

  “啧~”曹丕突然笑道:“我现在甚至开始期待,期待曹冲和元日都快些到来。”

  曹丕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曹冲吃瘪的样子。

  曹冲吃瘪,曹丕还从来没见过,故而心中十分期待。

  “我就不信!曹冲这次还能化解危机?”曹丕心中恶狠狠道。

  这次的主动权完全在世家这边,老臣死谏,一心求死,谁也拦不住。

  只要见血,局势就会彻底倒向曹丕,曹冲根本没有翻盘的机会。

  ...

  雪原上。

  百余骑正在快速行进,正是返回邺城的曹冲一行。

  只见其他人都坐在马背上,唯独曹冲的坐骑上空空如也。

  神驹里飞沙拖着一架雪橇,曹冲半躺在雪橇里边,身上盖着一层厚厚的大氅,裹得严丝合缝。

  骑马太过颠簸,磨得大腿内侧的嫩肉刺痛。

  曹冲不怎么骑马,对此有些受不了。

  出征时还能忍一忍,回来的路上就不想受这份罪。

  而且坐雪橇明显比骑马更舒服,反正也不会拖累行军,何乐而不为呢。

  雪橇平稳异常,曹冲坐在上边甚至感受不到颠簸。

  无他,积雪本来就平整,而且眼下积雪足够厚,足足有三四寸的深度。

  并且此时此刻,天空中依旧飘着雪花,仿佛老天爷并不满足这点深度,想让积雪再厚实一些。

  “瑞雪兆丰年,这有点兆过头了吧...”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