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24章

作者:老骥卧槽

  商议是否要出兵乌桓,五谋其中四位,除了郭嘉之外全部反对。

  之后曹操考校四个儿子,抛开曹彰这个没头脑,曹丕、曹植也反对出兵,而曹冲支持出兵。

  此番出兵,只有曹操、郭嘉、曹冲,他们三个有强烈的、主观的出兵态度。

  剩余之人,要么反对出兵,要么随大流,要么只看曹操的态度。

  现在道遇大雨,众人旧事重提,商议撤兵事宜。

  曹操内心不想退兵,郭嘉也是同样想法。

  本来想“小盟友”发言,没想到小盟友跳反背刺?!

  不过曹操并没有生气,而是认真询问道:“仓舒,你可是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曹冲如今说话,已经有举足轻重分量。

  曹操并没有因曹冲反对而失态,反而认真询问曹冲原因。

  “敢问阿翁,咱们出兵至此,乌桓此刻是否得知消息?”曹冲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曹操。

  “眼下咱们位于无终,离着北边长城并不远,不过数日路程,出了长城就是乌桓的活动范围。”

  曹操稍加思索道:“当年袁绍对待乌桓,一直采取怀柔政策,一部分乌桓已经迁到长城南边生活。”

  “乌桓是否知晓咱们的动向,为父也不敢保证,只能说很有可能知晓。”

  原本,曹操出兵乌桓,是准备打一个出其不意。

  可被大雨困在这里,离着长城不远不近,这个出其不意就有待商榷。

  正如曹操所言,乌桓很有可能已经发现曹军。

  谁也不敢拍着胸脯说,乌桓肯定没发现曹军。

  “既然大概率被发现,也就无法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曹冲继续道:“咱们就这么直冲冲过去,很有可能扑空,到时候岂不是白跑一趟?”

  乌桓作为游牧民族,看到曹操大军来袭,第一反应肯定是跑路,反正他们压根就没有定居点,卷着帐篷、铺盖就能离开。

  只要稍微往北跑一段距离,曹军就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

  曹操以及众文武闻言,全都陷入沉思之中。

  曹冲说得确实有道理,若被乌桓提前发现,很有可能白跑一趟。

  到时无功而返,浪费大量粮草,还没获取预想战果,那可真是血亏。

  原本坚持出兵的曹操、郭嘉二人,听完曹冲的分析后也开始犹豫。

  曹冲连忙道:“阿翁,孩儿还没说完呢。”

  曹冲可不是真要退兵,可别把老曹说泄气了。

  “难道冲儿又有妙计?”曹操眼睛一亮,“速速讲来。”

  “其实很简单。”曹冲微微一笑,“可以佯装退兵,故意放出消息,扬言等到秋日再来进攻乌桓,如此乌桓定然会松懈。”

  “而我军后撤一段距离之后,等到大雨停下,再杀个回马枪攻其不备!”

  “妙哉!”曹操拍案叫好,“麟儿妙计也!”

  “我便知道公子不会真的撤兵,果然如此。”郭嘉脸上也露出笑容。

  “阿翁过奖了。”曹冲笑着谦虚一句,不骄不躁。

  “诸君,可还对撤兵之事有异议?”曹操看向几位谋士。

  “下官无异议。”贾诩率先开口。

  几位反对的声音中,就数贾诩最为不坚定,这老头就是个老狐狸。

  “有冲公子妙计,可以一试。”荀攸给出态度。

  “唉~”程昱则是一脸郁闷,但也没再多说什么。

  “那好,就按照仓舒说的办法行事。”曹操当即拍板。

  议事散去,曹冲与周不疑离开中军大帐。

  “公子果然不凡,能想出如此妙计,远胜那些谋士。”周不疑敬佩道。

  “不疑此言差矣。”曹冲微微摇头,并未骄傲自大,说道:“这计策并不复杂,阿翁的谋士肯定都能想出来。”

  “嗯?何以见得?”周不疑却是不信。

  “他们都跟随阿翁多年,屡屡献出奇谋妙计,水准毋庸置疑。”曹冲解释道:“之所以刚才他们没想出计策,是因为他们的重心没放在这上边。”

  “想想看,刚才他们的争论点在哪里?”

  周不疑稍加思索,恍然道:“撤兵与否!”

  “没错。”曹冲点头道:“他们双方在较劲,都在想着试图说服对方,这是观点之争。他们的心思都没在战事上,自然不会去思索什么计策。”

  “若阿翁强压着非要继续出兵,想必他们就会转而考虑计策。”

  曹冲不会去质疑五谋的水准,他们没想出来,只是因为他们没想,而不是他们想不出来。

  ...

  柳城。

  柳城是辽东地区的一座小城,随着汉末天下大乱,异族不断南下侵蚀,这座城池逐渐被乌桓占领,成为乌桓的聚居地。

  低矮的城墙可以忽略不计,还没有中原大户人家的院墙高。

  至于城中更没什么建筑,乌桓人依旧保持着以前的习惯,全都住在帐篷当中。

  此刻大量乌桓人忙忙碌碌,有的在收拢帐篷,有的在收拾行装,有的在驱赶牛羊,俨然要搬迁的样子。

  一处大帐内。

  蹋顿大马金刀坐在主位上,面前放着酒肉。

  “犬入的曹贼,真不教人安生。”蹋顿骂了一句,仰头把酒水喝干净,“想要来进攻我?我往北撤又待如何?哼!”

  眼下是夏季,气候没有那么冷,蹋顿这是打算往北撤。

  往北撤的越远,曹操就得追出更远距离,粮道就会拉得更长。

  古代的后勤距离有极限,当达到一定长度后,从邺城运出的粮草抵达前线时,会正好被运粮的民夫吃完。

  “大哥。”一名年轻人掀开帐帘进来,“族人全部集结完毕,随时都能出发。”

  “那就出发...”

  “单于!单于!”

  一人纵马来到大帐前,抬步就冲进来。

  “单于,曹军撤了!”

  “嗯?”蹋顿疑惑道:“怎么回事儿?”

  “大雨困了几天,雨停之后道路泥泞,曹军直接撤军离开。”来者补充道:“我在幽州打听到消息,曹军可能等到秋天再度进攻咱们。”

  “嘿!撤了好哇!那咱们就不用离开。”蹋顿面露喜色,但紧接着又骂道:“秋天还来?犬入的!”

  “首领,我觉得没那么简单。”

  这时,帐内一人突然开口。

  此人身着汉服,身边还有一位容貌酷似之人,看起来二人像是兄弟,看着明显不是蛮夷胡人。

  “三公子此言何意?”蹋顿虚心请教。

  这二人正是袁绍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

  “曹贼生性狡诈,天下皆知。”提及曹操名字,袁尚面露憎恶之色,沉声道:“曹操不见得是真撤走,我看还是派人盯着比较稳妥。”.

第45章 燕赵大贤,大军改道卢龙关

  军帐内。

  曹操看着手中信件,喃喃道:“确实得给昭姬找个夫婿,不能总让她独自守寡,卞氏有心了。”

  说罢,曹操快速写好一封回信。

  “来人呐,将信件送回邺城。”

  “喏。”

  这时,曹冲掀开帘子进来,道:“阿翁,找孩儿何事啊?”

  “随为父去迎接一人。”曹操并未说信件之事。

  毕竟曹操是爹,曹冲是儿子,没道理给曹冲汇报,何况这是长辈的事情,也用不着给曹冲说。

  曹操喊曹冲过来另有他事。

  “何人?”

  “一位大贤,更是一位隐士。”

  “叫什么名字啊?”

  “田畴。”

  曹冲一头雾水,这个名字根本没听说过。

  “隐士,你没听说过也正常。”曹操笑着安慰。

  在曹操看来很正常,可在曹冲看来很不正常。

  能让曹操亲自迎接,岂能是无名之辈,自己可是穿越者呢。

  若是名声在外之辈,不可能没听说过。

  但田畴偏偏就是这样的人,一个让曹操求之不得的人才。

  出于好奇心理,曹冲追问道:“那这位田畴是个什么人呢?”

  “淡泊名利,归隐山中的高洁之士...”曹操开始讲述。

  历史上,曹操三番五次给他封侯,最终都被田畴严词拒绝。

  不是假意推辞,而是态度非常坚决那种。

  田畴原本是幽州牧刘虞麾下从事,刘虞被公孙瓒杀害后,田畴自恨不能为主公报仇,便带着全家隐居在徐无山中。

  百姓听闻之后,纷纷前去投奔,数量竟多达五千之众。

  在幽州徐无山,田畴硬是打造出一片世外桃源,庇佑一方百姓不被战火侵蚀。

  袁绍在河北时,屡屡征召田畴,想让他出来做官。

  之后袁尚又多次征辟,但田畴全都严词拒绝。

  田畴是真不稀罕官位,而非那种假意隐居养望,想要高抬名声的沽名钓誉之辈。

  曹冲听完曹操的讲述,也是恍然大悟,怪不得自己不知道这么一号人,压根就没当过大官,故而名声不显于后世。

  但在当下,田畴在燕赵之地却是大名鼎鼎。

  “既然这位隐士如此高洁,那为何阿翁能请来呢?”曹冲笑容古怪,“别不是把人家绑来吧?”

  “混账小子。”曹操笑骂道:“为父在你眼中就如此不堪吗?”

  曹冲笑而不语,是不是你自己心里还不清楚?

  曹操被盯得不好意思,脸皮一热,抬手就是一个头皮削过去,打得曹冲连忙缩脖子躲避。

  “为父有心相请,派遣使者前去徐无山,但也不确定田畴是否愿意出山。”

  曹操继续道:“不过刚才使者传信回来,田畴听闻是为父相召,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

  曹操说完一脸得意,伸手不断抚须。

  曹冲岂能不知老曹的想法,这是想听好听话,等着自己开口呢。

  “阿翁神威!远胜袁绍,故而田畴才会召之即来。”曹冲浮夸开口。

  “哈哈哈~”曹操脸上笑容愈盛。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