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264章

作者:老骥卧槽

  在这方面,曹冲连孙尚香都不会惯着,岂能容忍小乔扫兴。

  若一味纵容,还以为堂堂世子没见过女人呢。

  曹冲可不是没脾气,蹬鼻子上脸,怕是找错了对象。

  既然小乔不识趣,依旧选择矜持,那就让她好好冷静一下,好认识清楚现实情况。

  目前可不是曹冲离不了小乔,而是小乔离不开曹冲。

  ...

  另一边,小乔来到隔壁房间,心中忐忑不安。

  独自一人躺在冰冷的被窝里,不由怀念缩在曹冲怀中的温暖。

  她现在很没安全感,只身来到陌生的地方,称得上熟悉的人仅有曹冲一个。

  可现在曹冲又冷落她,小乔心里不慌是假的。

  “咿咿呀呀~”

  恍惚间,听到隔壁传来动静,小乔仔细侧耳倾听,浪词亵语顿时钻入耳中,羞得她满脸通红。

  随即心中涌现淡淡的失落,这种动静本来该从她口中传出...

  此时此刻,小乔心里不可抑制地出现一丝丝悔意。

  作为一个成年人,小乔清楚知晓,周瑜已经成为过去式,她未来的人生已经离不开曹冲。

  怀着复杂的心情,耳边一直传来声音,小乔辗转反侧,今夜注定无眠...

  翌日。

  小乔猛然从睡梦中惊醒,这一夜她压根没睡,天蒙蒙亮时才朦朦胧胧睡去。

  美眸中布满血丝,尽管非常疲惫,小乔还是急忙起床,想要过去服侍曹冲起床。

  其实就是心中惴惴不安,想要过去讨好曹冲,心里才能踏实一些。

  匆匆来到隔壁房间,还没进入卧房,就听到里边传来莺声燕语。

  “世子,尝尝这个吧。”

  “殿下,喝口茶顺顺。”

  小乔不自觉放缓脚步,瞧瞧往卧房内看去。

  只见曹冲半躺在榻上,榻上还有两名俏丽女子,正在服侍曹冲用膳。

  看到这一幕,小乔不由望而却步,发现她对于曹冲也并非不可或缺,想服侍大魏世子的人不计其数。

  念及此处,小乔不由自我反思,想着此前是不是有些“不识抬举”?

  曹冲不是没给她耐心,相反给了她足够的适应时间。

  从被孙权送过江,一直到曹仁他们从白帝城返回襄阳庆功,小乔在曹冲身边少说也有半月。

  昨夜借着酒劲和高兴劲,曹冲提议行房,小乔却出言扫兴,确实有些不识趣。

  估计还没从大都督之妻的身份走出,更没适应什么是侍妾,曹冲有必要让她冷静冷静。

  看着卧房内的情况,小乔脸皮薄也不好意思进去,只能心事重重离开。

  曹冲在诸葛姐妹的服侍下,用过早膳这才起床。

  “该回邺城了...”

  荆州事毕,曹冲不禁想要回家,家里还有一堆美人等着自己宠幸呢。

  刚坐在正厅饮茶,就有下人来报。

  “世子,校事府送来魏公书信,曹仁将军在前院等您。”

  “知道了。”

  曹冲放下茶盏,起身朝外而去。

  诸葛姐妹正好从卧房出来,曹冲对她们道:“准备一下,随我返回邺城。”

  “喏。”二女恭顺答应。

  走出房间,隔壁小乔坐在窗前守株待兔,见状就要追出去。

  奈何曹冲有事儿在身,等到小乔追出来的时候,曹冲已经快步去往前院。

  站在原地紧咬嘴唇,曹冲的背影远去消失,最终还是没敢喊出来。

  正堂。

  “仓舒来了。”曹仁开口打招呼。

  “叔父,阿翁来信什么事情?”曹冲坐下随口问道。

  “还没看,等你来呢。”曹仁将信件交到曹冲手中。

  曹冲也不客气,接过信件拆开查看内容。

  “啧~老头子可真懒呐。”曹冲撇嘴道:“还特意书信一封,让我过去统兵打汉中,他要回邺城歇着。”

  荆州战事已经落下帷幕,曹操自然会接到战报。

  自然而然,既然爱子手头没事,曹操就想着偷懒让曹冲统兵,他回邺城继续歇着,打仗毕竟不是什么好差事,曹操年纪也大了。

  “嗐,我还以为有什么事儿呢。”曹仁笑道:“既然大兄来信,仓舒走一趟便是。”

  “不行,我还想着去打辽东呢。”曹冲摇头拒绝,随即给老爹回信一封。

  “哦?仓舒又盯上辽东公孙家了?”曹仁眼睛一亮。

  被这个大侄子盯上,想来辽东肯定不能幸免。

  “没错。”曹冲开口道:“荆州打的热闹,杀敌颇多,但说到底没开疆拓土,想以此来作为理由进位王爵,功劳方面显得不够瓷实。”

  “回头汉中拿下,辽东拿下,再配合荆州的斩敌数量,阿翁进位王爵就是板上钉钉。”

  “仓舒言之有理。”曹仁缓缓点头,“既然大兄都到关中了,那就让大兄再辛苦一下吧,反正也是给他自己争取王爵呢。”

  除此之外,曹冲还有一层用意,让海军在进攻江东前,积累更多的作战经验。

  海军说到底,跟水军还是不同。

  日后进攻江东的杀招,在于海军在江东后方抢滩登陆。

  而海军将士对于这一操作,没有任何实战经验。

  在灭江东前,曹冲必须让海军有过这样一次经历。

  那么辽东无疑是最佳人选,让海军先在辽东身上来一次实战抢滩登陆,下次去江东抢滩登陆时,自然就能得心应手,不会手忙脚乱。

  “叔父,荆州这边也没什么事情,侄儿就先返回邺城了。”

  “什么时候走?”曹仁随即问道。

  “就现在吧。”曹冲说着起身。

  “这么急?”

  “嘿,想家了。”

  随后,曹冲踏上(cbbb)返回邺城的归途。

  小乔独自坐在马车内,心不在焉。

  “咯咯咯~殿下好坏~”

  掀开车帘子,小乔看向前方,欢声笑语正是从前边的马车内传出,曹冲和诸葛姐妹就在里边,小乔被独自晾在后边,无法参与进去。

  怀着委屈、懊悔的心情,小乔只能一人在马车内煎熬。

  ......

  江东。

  孙权坐在主位上,江东文武列席议事。

  在外的官员全都回归,而且这次议事没有张昭、周瑜,是真正意义上孙权主持会议。

  “曹军已经撤去,但威胁依旧存在。”孙权沉声道:“据报,曹军在上游江夏境内,大肆操练水军,显然亡我江东之心不死。”

  “并且江表的兵力虽然撤走,但全都转移到上游去,江夏境内有足足五万曹军水师,俨然是悬在江东头上的一柄利剑。”

  “只要曹军感觉时机成熟,五万水军就能从江夏出发,顺流而下,直接进攻我江东地界。”

  荆州在手,江东全据长江,那么长江可以被称为天堑。

  可现在荆州不仅不在手中,甚至还在敌人手中,那么长江天堑就算不复存在。

  不仅不能带来正面效果,对江东还会有负面影响。

  何解?

  曹军从上游出发,顺江而下,水军可以在下游任意一个点停靠。

  五万大军既可以直接怼到秣陵城下,也能停在柴桑门口,也能在芜湖停船靠岸。

  沿江的任意一点,都在曹军水师的兵锋威胁下。

  江东可以在沿岸的主要城市布防,重兵把守,但不可能在长江沿岸站满军队。

  这就是江东心心念念荆州的原因,至少也要搞到江夏。

  就像现在这般,五万曹军在江夏屯兵,江东就直接处于战略被动,被上游的威胁天然压制。

  下游的人别想睡安稳觉,日日都要提心吊胆,因为曹军随时都有可能来。

  而曹军可以不来,但江东不得不防。

  “诸位,可有什么破解的办法?”孙权问策于群臣。

  “不如沿江建造烽火台?”鲁肃建议道:“夜晚举火,白日放烟,一旦某一处受到进攻,可点燃烽火台警示,同时也能起到求援的作用。”

  孙权微微颔首,觉得鲁肃的办法还行。

  但陆逊开口反驳道:“还是太过被动,点燃烽火台,其实就意味着咱们已经被进攻,等到援兵赶过去救援,说不定曹军已经抽身而退。”

  “如此这般,咱们就会被遛来遛去,让曹军牵着鼻子走。”

  “那你说怎么办?!”吕蒙语气不善问道。

  随着孙权放权世家,世家自然从幕后走到前台,原本他们在江东官场没什么话语权,而如今被孙权大肆提拔。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提拔,直接看你有多少私兵,就给你多大官职。

  有两千人私兵,孙权直接封校尉,有五千人就给中郎将,有万人直接给将军号,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不用看功劳而升官,而是看实力升官。

  随着大量世家官员出现,自然而然迎来淮泗派系的抵触。

  在此前,江东官场,不管文武,都是淮泗派系的天下。

  周瑜、张昭都是出身江北的淮泗派系,而长江南边的吴中世家,则是被淮泗派系压制的对象。

  现在本土地头蛇反弹,淮泗派系与之对峙的政治格局已经显露无遗,而这也是孙权想要看到的结果。

  淮泗派也好,本土世家也罢,谁都不能一家独大。

  不然,孙权这个主公就会很危险。

  面对吕蒙的挑衅,陆逊没有回应,起身对孙权拱手道:“主公,属下建议铁锁横江!”

  “铁锁横江?”孙权闻言一愣。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孙权开始品味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是的主公。”陆逊继续道:“我们可以在长江两岸布置铁索,以此来拦截江面,让船只无法通过,同时在江底埋入大铁锥,扮演暗礁的作用。”

  “如此一来,咱们也不能在长江上通航。”鲁肃蹙眉道。

  “上游在敌军手中,长江非但不是天堑,反而是累赘,长江的存在明显更加利于曹军。”

  陆逊辩解道:“既然如此,索性废掉长江,大家都不能通航,如此就不用担心曹军顺流而下进攻江东。”

  “虽然无法通航很不方便,但曹军同样也不方便,而且至少不用担心被曹军突然冲下来袭击。”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