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298章

作者:老骥卧槽

  “报~~~”

  “启禀府君,南边蜀中异动,出兵往北而来。”

  郭嘉接过情报,仔细查看。

  曹冲把郭嘉安排在这里,除了作为参谋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监视蜀中的一举一动。

  作为曹营的特务头子,郭嘉亲自坐镇汉中,就相当于把校事府的总部放在这里,对蜀中进行高强度渗透工作。

  大魏的校事府目前是周不疑在负责,而汉中地区以及对蜀中的监视工作,则是由郭嘉亲自负责、过问。

  在这种情况下,蜀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别想瞒过郭嘉的眼睛。

  不管是刘备征兵、练兵,或者此番对汉中出兵,郭嘉都能第一时间接到消息。

  “通知各位将军前来议事。”郭嘉吩咐道。

  “喏。”

  不多时,曹洪以及诸位将军纷纷赶来,包括被派遣过来屯田的邓艾。

  “奉孝,发生了什么事情?”曹洪率先开口发问。

  汉中这里曹洪无疑主管军事,而政务、情报以及其他方面,都是郭嘉全权负责。

  甚至于在战事发生后,郭嘉也有权参与军事,仅仅是不统兵罢了。

  郭嘉如今在汉中可以视作参谋长,而不是普通的参谋,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俗话说: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曹冲在离开汉中时也嘱咐过曹洪,打起来无脑听郭嘉的建议就行。

  毕竟曹洪的本事,不可能大得过郭嘉的本事。

  只要郭嘉不叛国,曹洪就无脑支持即可。

  而郭嘉叛国的概率...无限接近于零。

  “校事府传来消息,刘备起兵十万北上,肯定是冲咱们来的。”

  郭嘉开口道:“太子已经对江东发动战争,刘备这时候发兵肯定没安好心,无非是觊觎汉中,同时想通过出兵,帮助江东分担一些压力。”

  “这大耳贼还真是不消停。”曹洪骂道:“区区蜀中之地,硬是折腾出十万大军,恐怕蜀中的青壮男丁,都被这厮抓到军中。”

  “如此大事,还是快些通报朝廷,告知太子殿下为妙啊。”黄忠抚须开口。

  “通知魏王和朝廷有必要。”郭嘉先是点头赞同,但随即补充道:“但通知太子殿下就没必要。”

  “为何?”曹洪疑惑道:“这事儿不该告诉仓舒?”

  “太子正在进攻江东,告诉他,他也无法过来。”

  郭嘉解释道:“既然如此,与其让太子为汉中这边的事情烦心、分心,还不如不告诉为好。”

  “让太子专心对付江东即可,咱们留在汉中,不就是为太子分忧么。”

  “言之有理。”徐晃点头赞同,“不必麻烦太子,咱们这么多人,事事都要麻烦太子,岂不是显得太过无用?”

  “没错。”乐进点头道:“刘备来了又如何?打便是了!”

  张郃、魏延等将军也纷纷同意,表示不必麻烦太子殿下。

  “那好。”曹洪拍板道:“那就先告知关中,让子和有个心理准备,然后通报朝廷和魏王,太子那边就算了。”

  “其实不必担心。”郭嘉笑道:“恐怕太子出兵之时,甚至于没出兵前,就预料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要不然,为何留下如此多大军和将军,更何况还把汉中百姓也迁走,显然是早就知晓刘备会进攻汉中,提前做出的部署。”

  确实,这也是曹冲安排郭嘉留下的原因所在。

  诸将闻言连连点头,对于这点毫不怀疑,以太子的聪慧定然能料到眼下的情况。

  “咱们怎么打?”曹洪直奔主题发问,目光看向郭嘉。

  曹洪清楚,诸将都清楚,郭嘉就是曹冲留下的脑子,他们全部听从郭嘉的安排即可。

  “很简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郭嘉自信道:“咱们有阳平关在手,五万精锐大军,我不信刘备带着十万新兵,能攻破阳平关的防御。”

  诸将纷纷点头,阳平关有多难打,当初打汉中时他们都知晓。

  若非曹冲前来,利用积雪破城,恐怕那次就要铩羽而归。

  眼下阳平关在自己手中,挡住刘备肯定不在话下。

  “事先提醒一下诸位将军。”郭嘉严肃道:“此战咱们保守为上,保住汉中不失是第一要务,绝对不能主动出击,给敌人可乘之机。”

  “等到太子灭了江东,自然会来汉中,带着诸位再灭蜀中。”

  “所以不要心急,不要贪功冒进,日后殿下会带着诸位建功立业。”

  郭嘉的一番话目的明确,就是让将军们不要贪功劳,别看到一点小机会,就迫不及待离开阳平关,反而中了敌人的奸计。

  “守住汉中,不给刘备可乘之机,此战就算成功!”郭嘉沉声道:“诸位切记切记!”

  “喏!”曹洪率先起身抱拳领命,作出表率和带头作用。

  诸将见曹洪都如此,也纷纷跟随起身,大声领命。

  显而易见,郭嘉打定主意不给任何机会,要用最稳的方式应对刘备,争取在曹冲灭江东期间,不让汉中出现差池。

  曹冲当初把郭嘉安排在这里,眼下郭嘉也体现出作用。

  ......

  海面上,庞大的舰队正在沿着海岸线航行。

  曹冲负手而立,站在座舰三楼平台,凭栏眺望。

  视线内,突然出现一道泾渭分明的界限。

  一边是淡水,一边是海水。

  虽然不如黄河入海口那么明显,但基本上依旧能够一看看出。

  跟海水相比,长江流出来的水也挺‘黄’,只不过没黄河那么‘黄’罢了。

  “派遣一艘船返航,告知淮北前线,海军已经顺利抵达。”曹冲头也不回,继续吩咐道:“通知过淮北前线后,立即去通知荆州方面,料想时间上大体差不多。”

  眼下还没抢滩登陆,但等到派出的信使抵达淮北,曹冲肯定也已经上岸。

  江东派出所有的大军去淮河前线,眼下江东无比空虚,已经没有力量阻拦曹冲。

  不仅可以轻松登陆上岸,并且可以肆无忌惮,横行江东。

  “喏。”传令兵立即前去下令。

  舰队中,一艘中小型船只开始返航,前去传达曹冲的军令。

  大部队继续南下,很快就清晰看到长江入海口。

  等到舰队来到入海口的南边时,立即在沿岸寻找适合的位置停靠。

  一处小的天然海湾处,舰队缓缓靠近。

  当为首的探路船只触底后,立即示意后方的舰队停下,不能再继续前进,不然就会有搁浅的危险。

  “抛锚!登陆!”曹冲再度下令。

  舰队船只纷纷丢下船锚固定战船,随即战船上扔下一艘艘小船,一群将士一个猛子扎入海中,然后再爬上小船,通过小船朝着岸边而去。

  一切都非常顺利,第一波上岸的士卒没遇到任何阻拦。

  在岸边驻扎下来后,小船在纷纷返回海上。

  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大军一一摆渡上岸,包括各种军需物资,粮草、甲胄、武器、箭矢...

  等到曹冲脚踏实地来到岸上后,五万海军已经全部成功上岸。

  “扎营,然后留下五千人看守舰队船只,剩下的大军随我深入陆地。”曹冲做出安排。

  五万大军一起扎营,一个五千人的营寨片刻后就完工。

  曹冲随即带着大军出发,踏上平定江东的征程。

  不需要问路,曹冲早已知晓这是何处。

  长江出海口的南边位置,正是江东世家的核心地盘。

  吴郡。

  此地盘踞着顾陆朱张四大世家,并且是江东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也是耕地最多的地方。

  曹冲带着大军没走多长时间,很快就遇到本地居民。

  依旧没选择问路,问路哪有自己的向导靠谱呢?

  “此地离着秣陵多远?”曹冲开口发问。

  “四五百里路程。”甘宁不假思索。

  在后世,就相当于从苏州的最东边去往南京。

  “顾陆朱张四个世家的位置,可曾知晓?”曹冲再度发问。

  “这个末将不知道,我就是个水贼,这些高门大户岂会让我进门。”甘宁自嘲一句,道:“殿下还是问913张公吧。”

  张昭自信抚须,笑道:“正巧,老臣全都知晓,而且以前还都一一登门过,正好可以为殿下带路。”

  作为江东此前的文官之首,四大世家邀请张昭来家里作客,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四大世家都有政治诉求,哪怕张昭是淮泗派系出身,也不妨碍世家叫好张昭。

  准确说,当初应该是巴结,请张昭去府上作客。

  “那没什么好说的,咱们先去四大世家府上作客吧。”曹冲轻笑发号施令。

  张昭从带投大哥,如今已经成为带路大哥。

  文有张昭,武有甘宁,有这两个带路党在身边,曹冲根本不用发愁。

  很快,曹冲带着大军就来到吴郡的核心,治所吴县。

  抵达城下时,吴县已经城门紧闭,显然提前接到消息有大军前来。

  曹冲见状并不在意,哪怕眼下并无攻城器械。

  “给城中传话,不投降就屠城。”

  “喏。”

  曹冲自然不会屠城,这种事情太过残暴,于情于理曹冲都难以下手屠城,但并不妨碍曹冲吓唬对方。

  毕竟老爹早年攒下的恶名,不用白不用。

  曹军对外宣称屠城,那是个人都得掂量掂量。

  别人或许是在吓唬,但从曹军口中说来,或许就是在阐述事实,毕竟这事儿曹军真没少干,这也是“以父之名”吧。

  约莫一炷香后,吴县城门缓缓打开。

  曹冲微微一笑,对于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开玩笑,城里又没守军,对方根本没负隅顽抗的资格。

  在屠城的威胁下,开门是理所应当之事。

  “传令大军,入城秋毫无犯,谁敢做出有损大魏形象的事情,斩!”曹冲冷声下令。

  既然对方投了,那自然要善待,不然谁还会投降呢。

  虐待投降之人无疑是最蠢的事情,但凡有点脑子都做不出来这种事情。

  入城后,四个老头来到曹冲面前。

  “大魏太子,曹冲。”曹冲先是自我介绍,随后问道:“你们是四家的长者吧。”

  “回殿下,正是。”

  “好好配合工作,大魏不会对你们动粗,咱们争取和平解放江东。”曹冲微笑说道。

  “遵命。”

  “还请殿下放心。”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