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350章

作者:老骥卧槽

  二来各地方的地头蛇被迁来,失去立身之本,就无法在地方上成气候。

  如此一来,地方上只有平民。

  地主、豪强、乡绅、世家,统统弄到眼皮子底下看管。

  西汉前期,陵邑制度实行期间,哪里有什么地主豪强?哪有什么世家大族?

  统统没有!

  但凡有点家底,县令就拿小本本记录下来,然后上报中央朝廷,之后直接迁徙走,不给任何发育的机会。

  这样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不过西汉出了个蠢皇帝,把这个制度废掉,西汉迅速垮掉

  “陵邑制度确实有利于皇权的稳固。”曹操点头道:“不过世家大族恐怕不会乐意啊。”

  “不乐意?”曹冲笑了,“等孩儿完成文化普及,百姓子弟通过科举进入朝廷后,世家唯一叫板皇权的资本就没了。”

  世家大族叫板皇权的办法,其中一个就是集体辞职,或者说罢工。

  但凡皇权威胁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世家必然会联合上书,长跪宫门外请愿。

  看似世家在跪着,实则是在搞大罢工,让朝廷各个部门陷入停摆。

  朝廷没办法正常运转,着急的自然是皇帝。

  最终,皇帝没办法只能妥协,让官员们各自回到岗位,然后不了了之。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人才的稀缺性。

  治国就靠这些人,没了这些人朝廷还真就无法正常运转。

  可一旦不缺人才时,世家敢搞什么大罢工,皇帝大可让他们都滚蛋,然后换一批人才上来。

  所以陵邑制度必须放在科举成功后,世家也就无法掀起什么风浪。

  同时,曹操还能活好些年,想要用上给太祖守墓的理由,也得等到曹操本人百年之后才行。

  不过陵寝现在就可以着手修建,必须修建得大一些,未来才方便在上边修筑城池,用来安置从天下迁徙过来的富户。

  “看来麟儿一切早已想好,那为父就放心了。”曹操面露微笑,“就按麟儿的意思,先修建一座大陵寝再说。”

  曹操无比欣慰,能有这样一个儿子作为继承人,绝对是天大的幸运。

  不仅能帮他打江山,更能帮他守江山。

  待到曹操百年之后,也就没什么好担心,放心把社稷交到曹冲手中即可,料想爱子肯定不会让他失望。

  “好。”曹冲点头道:“回头孩儿就去吩咐堪舆家,让他们在邺城周边的平原上,寻找一处适合作为陵寝的地方,着手给您修建地宫。”

  “您要是担心未来某一天,陵寝会被人发掘,孩儿建议您可以不葬在这里。”曹冲出言建议道。

  “哦?怎么说?”曹操顿时来了兴趣。

  别看曹操之前说什么薄葬,说得那么冠冕堂皇。

  其实说实话,曹操是真怕遭报应,担心未来有人掏他棺材。

  现在听闻足智多谋的爱子有计策,顿时就来了兴趣。

  “明面上修建一座皇陵,但您拜年后并不安葬在这里,可以将您的遗体送回谯县,就安葬在老家祖坟当中,弄一个寻常墓穴安置。”

  “如此,未来大魏亡了,真有狂徒盗掘皇陵,也会发现其中空空如也。”

  “而您,则可以在老家祖坟安稳长眠。”

  “不错不错。”曹操连连点头,“这个办法非常妙。”

  盗墓贼只会对大墓动心思,对于寻常坟墓根本没有挖掘兴趣。

  毕竟干的事这么缺德,不就是图墓地里的陪葬品么。

  挖寻常墓穴,就好比干了缺德事,还没搞到钱财,完全得不偿失,自然就没盗墓贼会去这么做。

  ......

  “爆竹声中一岁除...”

  “¨. 轰!!!”

  原本还在吟诗的曹冲,被突如其来的爆炸吓了个机灵。

  随即恼羞成怒,三步并作两步,走出殿内怒骂道:“几个兔崽子给乃公消停点,敢炸到你们弟弟妹妹,小心你们的皮!”

  东宫的开阔地上,曹叡、孙绍外加阿斗,三个年纪大在用炮仗炸雪花玩儿,剩余年幼的子嗣,跟在三个兄长后边看热闹。

  看到父亲出来骂人,三个兔崽子领着一群小的就跑路,一群太监宫女见状连忙跟上去,确保这些小祖宗的人身安全,别真的被炮仗炸伤。

  张鲁以及麾下的道士,通过几个月的研究,大威力炸药依旧没弄出来。

  不过炮仗已经被做出来,甚至连二踢脚都问世了,不能说没有成果。

  虽然威力依旧不足,但对于火药的运用更加娴熟。

  这种新玩意问世之后,立即就成了小孩子的心头好。

  偶然见过一次后,孩子们就天天嚷嚷着玩儿炮仗。

  看着兔崽子们跑远,曹冲笑着返回屋内。

  莺莺燕燕一大片,妻妾们都在这里,不过屋里却格外安静,只有沙沙地翻书声。

  只见娇妻美妾无一例外,全都手捧书籍,专心致志看着,显得格外认真。

  曹冲也是无语,后悔一口气捣鼓出这么多小说,导致妻妾们没日没夜看书,晚上都不乐意侍寝了。

  众女大多数看的是《红楼梦》,当然也有《西厢记》、《西游记》,孙尚香和马云禄最为另类喜欢看《水浒传》。

  除此之外还有《汉末群雄演义》,自然就是《三国演义》,不过被曹冲改了个名字。

  毕竟这一世统一较早,虽然依旧出现三分趋势,但并未成为真正意义的三国。

  不仅书名要改换一下,里边的内容也得改变。

  其他书籍都是照搬照抄,虽然书籍中出现了其他朝代,但大家都认为太子爷瞎编的,甚至于读者都有了“架空历史”这个概念。

  唯独这本《汉末群雄演义》,曹冲可谓下了大功夫。

  因为涉及当世之事,要改动的地方非常多,这些都是曹冲引起的“蝴蝶效应”。

  除此之外,曹冲还利用这本书(诺好的)给老爹洗白。

  众所周知,曹操的历史形象一直都是奸雄,而非英雄。

  但一开始的时候并非如此,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或者说《三国演义》出现之前,曹操的民间形象、历史形象都是英雄,属于正面人物。

  但三国演义尊刘贬曹,一下把曹操变成了奸雄,从正面人物变成了反面人物。

  时下老爹的名声,基本上算是毁誉参半。

  确实立下了不得功绩,但缺德事儿也真没少做。

  洗白这个事儿虽然挺狗的,不过给自家亲爹洗白,曹冲绝对问心无愧。

  没办法,谁让这是自己亲爹呢?当儿子的不洗让谁洗?

  故而在此书中,大魏天子曹操的形象非常正面,说是伟光正都不为过。

  反正老百姓们知道的实情不多,看过之后自然信以为真。

  哪怕是后世来讲,许多人还拿演义当正史呢。

  有这本书在,绝对能把曹操洗得白白净净。

  曹冲霍霍的不止四大名著,什么封神、隋唐、聊斋...

  大量优质小说被弄出来,算是给小说家打个样。

  不过这些书籍,对于民间百姓而言,门槛还是太高。

  听着都有难度,更别说亲自去看。

  所以曹冲给民间发放的小说不是这些,而是...武侠小说。

  相比于这些历史名著,武侠小说显然更‘小白文’一些,而且故事的趣味性也更强。

  为了推广小说,曹冲顺带把报纸弄了出来,每天专门连载武侠小说,在河北地区推行,并有说书人把百姓带入坑。

  然后在‘聚贤庄大战’这个章节时,曹冲再把说书人撤掉。

  百姓们原本都听上瘾了,现在突然没了下文,急的是抓耳挠腮。

  奈何就是不再出现,倘若有民间说书人出行,也会被校事府请去喝茶。

  没办法之下,百姓们只能自己去研究之后的内容,被迫开始识字...秆.

第279章 大航海时代开启!贵霜使节访魏国,商家妙用。

  大魏太和三年,春。

  随着武侠小说在报纸上连载,大魏顿时掀起一股武侠热。

  当然,涉及范围最多河南河北地区,再远的地方就需要迟一些才能流行起来。

  毕竟古代手段有限,报纸的发行最~多涉及河南、河北。

  但对于曹冲而言已经足够,毕竟大部分的人口都集中在这两个-地方。

  只要能对这两地完成普及教育,大魏的识字人口达到一千万不成问题。

  以一千万为基数,日后定然涌现出大量人才。

  至于其他地方,或许会迟滞一些,但随着时间推移也会逐渐开启民智。

  正如曹冲所预料那般,当小说问世之后,百姓们看得不亦乐乎。

  看过小说的都知道,第一次看的时候根本不会太挑剔,哪怕是很垃圾的书,也会看得津津有味。

  只有成为老书虫后,才会对小说逐渐挑剔起来。

  更别说曹冲一上来,弄的就是经典武侠小说,说百姓们看着魔都不为过。

  在撤掉说书人之后,百姓们只能自己拿着报纸看。

  一开始肯定看不懂,百姓们迫于无奈,就只能自己研究。

  比如一个村的人聚在一起,你认识一个,我认识一个字,他认识一个,先把大家都认识的字凑出来。

  一些上了年纪的百姓,活了大半辈子,机缘巧合认识三五个字很正常,一个字都不认识才更奇怪。

  当大家伙把各自认识的字交流一下后,所掌握的“知识”就已经不少。

  众所周知,汉字是象形文字。

  一些字就算不认识,也可以半蒙半猜。

  并且结合前后文,某个字不认识也能猜出来。

  倘若一个村子所有人的见识不足,至少还能跟隔壁村子交换经验。

  最后几个村子凑在一起,一张报纸上的内容,基本上就能确定七七八八,再加上半蒙半猜,一张报纸磕磕巴巴能读下来。

  在探知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全民参与其中,不知不觉就把字认识了。

  随着每日一张报纸,每日一个章节,百姓们认识字变得越来越多。

  并且通过小说开始拓宽眼界,懂得了侠义精神、国家情怀、兄弟义气、男女柔情

  不过近来开春之后,报纸突然停止刊印,这可把百姓们急坏了。

  甚至有人跑到衙门询问情况,可见百姓们对小说的痴迷程度。

  最后,衙门张榜告示。

  言称春耕临近,劝导百姓们专心忙碌春耕,等到春耕结束之后,就会重新发行报纸,刊登连载小说,百姓们这才纷纷放心。

  开民智归开民智,不能弄得全民玩物丧志。

  报纸发现是在去年秋收之后,然后持续一整个冬天。

  时下北方都一年一季,秋收之后就彻底农闲。

  随后冬天来临后,更是要足不出户,在家躲避小冰河期的寒冷。

  这个阶段每天窝在家里,哪里也不能去,在娱乐匮乏的古代,百姓们的精神世界会非常空虚。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