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356章

作者:老骥卧槽

  曹冲高坐龙椅之上,殿内人头攒动,热闹异常。

  今年秋闱已经结束,这些便是中榜的学子,全都来参加殿试。

  殿试的目的,首要目的是让这些学子见见皇帝,然后成为天子门生。

  同时也是检验,看看这些人是否有真才实学,避免出现舞弊现象。

  三甲及第者,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三十人,三甲三百人。

  这三百三十三人,就是今年科举录取的学子,余者全部落榜。

  一甲三人起点毋庸置疑最高,能直接补县令空缺。

  二甲就只能补小县县长,或者大县县丞。

  至于三甲嘛,只能从最基层的郎官做起。

  除了中榜的学子外,朝中百官以及太学各家也纷纷到场。

  龙椅上曹冲笑得很开心,而世家百官却没啥好脸色,好似吃了苍蝇一般恶心。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今年中榜的世家子弟,连半成都没有。

  十年前的首次科举,世家子弟可是包揽了九成九的名额。

  可十年后的今天,他们连半成的名额都勉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才区区十年而已,前后察觉竟如此之大。

  其实也不奇怪,在小说的轰炸下,不敢说全民识字,但至少河南河北以及各大城市的百姓,基本上全都识字。

  ·· ·求鲜花· ·

  民智已开。

  以民间百姓的庞大人口基数,哪怕十万人里边出一个天才,集中起来的数量也非常可观。

  不能否认,有些人就是看看小说,再随便翻看一些书籍,就能瞬间开窍。

  而世家子弟虽然从小受教育,但跟天才比起来还是不够看。

  毕竟倘若单凭努力就有用,还要天才作甚?

  智商这玩意,它可不讲任何道理。

  十年来,前去墨家领取四书五经的普通百姓很多。

  在看小说开启民智后,就不断有人前去索要,只要认识的字数达标,墨家就会发放一套书籍。

  并且每人一生只能申请一次,避免倒卖书籍的情况出现。

  世家本想着凭借这次科举,再次让家中子弟大量出仕,就如同上次那样。

  但万万没想到,曾经被他们鄙视的泥腿子,如今能在科举之事上胜过他们。

  大量利益被挤占,世家官员能有好脸色才怪。

  一些聪明的世家官员,到此时此刻,才明白曹冲的“用心险恶”。

  这才十年而已,世家在科举方面,就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以,甚至可以说处于绝对劣势。

  可想而知,随着日后识字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或许连半成的名额都无法保住,每次科举录取的三百多人之中,或许只剩下少数的几个。

  甚至说一个都没有,貌似也不是不可能。

  科举完全就是一个陷阱!

  想通之后,无数世家感到阵阵窒息感。

  三代无人出仕两千石的官员,世家就会沦为寒门。

  ....

  三代无人能出仕县令级别的官员,寒门就会泯然众人矣。

  尽管他们现在还身居高位,但眼下已经可以预见未来的情况。

  他们这些高门大户,世家大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落魄下去,永无翻身之日。

  想到延绵几百年的家族,在未来会彻底消沉下去,就让这些官员不寒而栗。

  世家这个阶层在未来,在大魏会彻底消失。

  或许有人会说,旧世家消失,还会有新世家出现。

  这些中榜的百姓学子,未来坐到高位后,他们就是新世家。

  这点基本上不可能。

  因为他们中榜后,不管原本来自哪里,朝廷都会把他们的家人,迁徙到邺城外的高陵邑。

  名义上是恩赐,他们的家人有幸为先帝守陵。

  但实际上,却从根源掐断他们在地方上壮大的可能性。

  高陵邑的土地,谁敢侵吞一厘一毫?

  私占先帝陵墓土地,九族不想要了?

  百姓们哪里懂这些呢?

  家中子弟中榜,他们能从乡下跟着搬去京城,高兴还来不及呢。

  何况就算有人能想明白,面对朝廷的命令,普通百姓谁敢抗旨不遵呢?除非想毁了孩子的前程。

  “本该举行宴会为尔等庆贺,不过先帝今年过世,不宜大肆操办,一切从简。”曹冲开口道:“汝等能够中榜,日后当勉励之。”

  “你们都是百姓的孩子,上任后要记得为百姓做事,为民请命,为民做主。”

  “谨遵陛下教诲!”众多学子激动答应。

  这些人当中,日后肯定会有人被腐蚀,肯定会失去本心。

  但肯定有人能恪守本心,从底层爬起来,更能体会底层的不易。

  想必世家子弟为官,至少最初为官的几年内,这批学子肯定会怀着赤子之心去做事。

  “今年秋闱圆满落幕,退朝吧...”

  曹冲话没说完,突然有人出列道:“启禀陛下,臣有话讲。”

  曹冲循声看去,看到是辛宪英的父亲辛毗,问道:“辛公何事?”

  “臣思来想去,先帝陵寝无人守卫,于心难安,臣自请携家人迁往高陵邑,常伴先帝左右。”辛毗躬身说道。

  曹冲有些意外,但很快就不意外,肯定是辛宪英给辛毗支的招数。

  微微一笑,曹冲开口道;“辛公有心了,朕甚是欣慰,先帝泉下有知,想必也会称赞辛公忠孝。”

  “既如此,朕应允此事。”

  “谢陛下。”

  “辛公有心,朕也不能不表示,辛家可以举荐三位家族子弟出仕,算是朕对于辛家忠孝之举的奖赏。”曹冲顺势说道。

  秋闱,本就是陵邑制度的后手。

  有辛毗跳出来配合,曹冲正好把此招用出来。

  “谢陛下恩赐!”辛毗大喜过望。

  辛家的子弟,在今年秋闱中一个也没考上,现在却白得三个名额,而且还是内部自荐。

  “朕许诺,每次科举,不管辛家是否有人中榜,都会有三个额外名额。”

  曹冲用行动明确告诉众人,只要给先帝守陵,配合陵邑制度,就能有一条稳定出仕的道路

  这对于科举不利的世家而言,无疑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乙.

第大结局章 太宗皇帝万岁!!!

  高陵邑。

  一座方方正正的城市中,从原本的无人居住,到如今的车水马龙。

  一场秋闱彻底击碎世家的美梦,在辛毗主动请缨入住高陵邑后,其他世家也只能无奈效仿。

  没办法,世家这点人口数量,根本考不过人口基数庞大的百姓学子。

  当失去对知识垄断后,所谓的世家精英也非常一般。

  为避免家道中落,入驻高陵邑,换取天子的恩赐,获得三个毛遂自荐的名额,貌似已经成了他们唯一的活路。

  倘若不入驻高陵邑,一旦运道不好,家中连续几届都没能中榜,家族就会后继无人,从而慢慢落寞下去。

  迁徙到高陵邑中定居,虽然失去在地方上的根基。

  但...至少还能苟延残喘不是么。

  铁打的三个名额,总能让家族吊住一口气。

  但对于曹冲而言,这三个名额就是套在世家脖子上的枷锁。

  日后谁敢跟曹冲叫板,削减一个名额,对于世家而言就是“酷刑”。

  三个名额并非世袭罔替,曹冲日后看谁不顺眼,或者哪家哪户犯了错误,曹冲就能没收该家族的名额。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特权世家”终归会消失不见。

  为了大家各凭本事科举,从而达到绝对的公平公正。

  至少在科举之事上,没人能享受到任何特权。

  夜幕降临。

  整个高陵邑渐渐‘亮起来’,变得灯火辉煌,宛如白昼。

  无数小年轻在街道上来来往往,热闹异常。

  除了世家之外,陵邑制度开启后,天下各地的富户也一起被迁来。

  世家都敌不过曹冲的算计,普通的地主、豪强更不是对手。

  县令上门通知一声,这些在地方上呼风唤雨的地头蛇,就得乖乖自行前来。

  不来?

  以为大魏的雄师吃干饭的?

  谁敢不来,就会领教到什么叫做“破家县令!”

  自然而然,高陵邑就成了大魏最“土豪”的城池。

  街上的小年轻清一色,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

  大晚上不睡觉,在街道上21乱逛,自然是为了找乐子,而高陵邑城中也有的是乐子。

  高陵邑是大魏首座没有宵禁的城池,俨然是一座“不夜城。”

  城中有全国最大的酒楼,里边的总厨是宫里退下来、上了年纪的老御厨。

  并且酒楼得到酒府的支持,高度酒无限量供应。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你能付得起价格,在这里统统都能吃到。各种外来引进的水果、蔬菜更是不在话下。

  在这座酒楼之中,你可以尽情吃喝,畅享美酒佳肴。

  等你吃饱喝足后,出门右转,旁边就是一个宫殿群,富丽堂皇。

  一座座阁楼上倚翠偎红,莺莺燕燕,不等走到近前,仿佛就能闻到空气中散发的幽香。

  教坊司。

  通俗来讲就是国营妓院。

  大魏立国这么多年,自然会有贪官污吏,被校事府抓到之后,处理下场基本上都是男杀女妓。

  这些清倌人、红倌人都是犯官家属,妥妥的大家闺秀。

  你想要的一切服务里边都有,绝对是帝王般的享受。

  这里的姑娘每天睡一个,睡到死都能做到不重复。

  倘若进入贤者时间,或者上了年纪,想要找点精神上的刺激。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