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53章

作者:老骥卧槽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

  “禹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孔融知道典故,曹冲同样知道。

  舜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酿造出美酒,拿给大禹品尝。

  大禹喝过之后赞不绝口,但也知道喝了酒之后的醉感,于是说:后世肯定会有人因酒而亡国,让娥皇、女英日后莫要再酿酒。

  “周朝时,周公和成王立下《酒诰》。”曹冲继续道:“只有在祭祀先祖的时候可以喝酒,就算喝酒,也要记得约束自己,不要喝醉。”

  “最后说道:酿酒需要用粮食,希望百姓们别浪费,要爱惜粮食,减少酿酒。”

  “今我父下《禁酒令》,如昔时周公下《酒诰》,有何不可?!”曹冲指着孔融骂道:“子曰:唯酒无量,不及乱。不为酒困!”

  “自家祖宗说的话都不记得?老匹夫安敢多言?”

  《酒诰》其实就是一道政令,目的同样也是禁酒。

  “哈哈哈~”曹操放肆大笑,“孔少府可还有疑问?”

  痛快!真痛快!

  曹操没能辩过孔融,爱子出来替他出头,骂得孔融狗血淋头,曹操此刻心里别提多爽快,狠狠出了口恶气,一扫之前的郁闷,丢掉的面子全被曹冲找补回来。

  如此麟儿,曹操怎能不爱?

  “强词夺理!”孔融满脸通红,但无法反驳曹冲的言论。

  别的还好说,但曹冲搬出孔子的言论,孔融纵有无双口才,也无法再跟曹冲辩论,不然就是对自家祖宗不敬,反驳的不是曹冲,而是孔子。

  “主公,子时已过,当祭矣。”

  荀彧眼看局面要失控,连忙起身转移话题,表示子时已经过去,可以开始祭祀新年。

  “传令!”曹操猛然从位置上起身,“即日起,非祭祀不得饮酒!”

  随着曹冲将孔融驳倒,曹操可以名正言顺推行禁酒令。

  其实历朝历代都出过类似律令,同时代的刘备入蜀后,同样下达过禁酒令。

  目的都是节约粮食,出发点都是好的,无可厚非。

  孔融脸色难看,可他又说不过曹冲,只能忍气吞声。

  曹操没去理会孔融这厮,继续说道:“今年我就不亲自祭祀,让我的孩儿们带来。”

  “子桓、子丹、子建、麟儿。”曹操沉声道:“就由你们四人代为父祭祀四方天地神灵。”

  从称呼上就能看出,曹操如今有多偏爱曹冲。

  不喊仓舒,不喊冲儿,张口闭口都是麟儿,实在是曹冲深得他心。

  “喏。”四人同时起身领命。

  对于曹操一反常态的举动,群臣当下还没回过味儿。

  但等到四名公子离开铜雀台,各自站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时,群臣猛然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

  他们也要跟着一起去祭祀,那么他们该站在哪个方位呢?或者说站在哪位公子身后呢?

  等群臣回神时,这才反应过来。

  曹操是要利用这一次祭祀,来一次“不经意”的站队。

  说到底,谁能当上嗣子,文采武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支持率。

  支持率越高的人,上位自然越容易。

  曹操就是想通过祭祀之事,清晰观察一番诸子的支持率。

  曹真、曹植完全是陪衬,曹操最终目的是想看看,多少人支持曹丕,多少人支持曹冲。

  这无疑是在试探,试探群臣对“废长立幼”的态度。

  看看群臣是站在“长子曹丕”身后,还是站在“邺侯曹冲”身后。

  四名公子很快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站好,群臣走下铜雀台后纷纷止步,一时间不知该往何处去。

  “主公,您真有立仓舒的心思?”夏侯惇出言问道。

  大臣们需要站队,但宗室不需要。

  因为只要上位之人姓曹,那么宗室永远都是宗室。

  保持中立稳富贵,贸然站队反而有风险。

  而且宗室武将全都大权在握,曹操也不会让他们下去站队,影响太大,故而都留在曹操身边。

  “元让意下如何?”曹操没有回答而是反问。

  “我绝的不好。”夏侯惇直言不讳道:“这会引起纷争。”

  夏侯惇身份特殊,故而言词之间并无避讳。

  一来他是宗室,二来他是曹操的“替身”。

  每当曹操出征时,夏侯惇就如同替身一般,代替曹操坐镇后方,从来不会例外,可见曹操对他的信任达到什么程度。

  “也就说,元让支持子桓咯?”曹操笑问,并没有因夏侯惇的言语而动怒。

  “非也。”夏侯惇摇头,“我并不支持谁,长幼有序罢了。”

  简而言之,夏侯惇并不是支持曹丕,而是支持长子身份的拥有者。

  若曹昂没死,那夏侯惇肯定支持曹昂。

  或者说现在曹丕死了,那夏侯惇就会支持曹彰。

  与其说夏侯惇在支持某个人,不如说夏侯惇是支持礼法。

  “你们呢?”曹操询问其他宗室。

  夏侯渊、曹仁、曹洪以及曹纯等人,全都面面相觑,没有作答。

  曹操也并不介意,没人知道他心里到底怎么想的。

  不过一代目一个都没下去,宗室二代目全部动身,没有任何犹豫,径直去往曹丕那边。

  甚至于曹真、曹植二人,一番合计之后,也去往曹丕那边。

  当下曹丕、曹冲,一东一西。

  铜雀台下。

  群臣们下来之后,需要面临重大抉择,一时间都没了主意。

  选曹丕,那无疑就得罪邺侯。

  谁不知曹操钟爱邺侯,一口一个麟儿,万一日后曹冲上位呢?

  选曹冲,那无疑就得罪长子。

  长幼有序,尽管比之曹冲没那么出彩,但至少曹丕也不差,同样会有很大机会。

  对于群臣而言,当下说是人生的十字路口都不为过,一旦选错后果不堪设想。

  群臣议论纷纷,都跟无头苍蝇似的,谁也不敢轻易做出选择。

  最终,群臣将目光都投在一人身上。

  尚书令荀彧!

  不客气地说,荀彧是曹操集团的二号人物,他的意见至关重要0 .....

  群臣都不傻,想着跟着荀彧做抉择,肯定错不了。

  “唉~”荀彧叹息一声,选择一个方向迈步,正是曹丕所在的方位。

  于礼法而言,曹丕是长子,天然继承人。

  荀彧作为曹操的心腹,并不想因继承人之事,而导致内部出现什么动荡。

  于情分而言,曹丕四友之一的陈群,乃是荀彧的女婿。

  作为四友,陈群已经跟曹丕绑定死。

  当然,陈群的存在并不会左右荀彧的选择。

  哪怕抛开这一点,荀彧依旧会选择曹丕。

  和夏侯惇的态度一样,荀彧支持的不是曹丕,而是礼法,是嫡、长继承制度。

  眼看荀彧做出选择,群臣顿时有了主心骨,纷纷跟在荀彧身后,朝着曹丕那边而去。

  “二哥快看,荀令君领着群臣都来了。”曹彰兴奋道:“曹冲那小子输定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曹植附和道:“看来还是二哥更得人心。”

  “别回头。”司马懿快速开口,“千万莫要回头,公子专心祭祀,莫要让百官看到孟浪之态。”

  曹丕闻言强行定住身子,收回想要回头的想法,屏息凝神,专心于眼前的祭祀,好似对身后之事充耳不闻。

  虽然没回头,但此刻曹丕的嘴角忍不住上扬。

  ‘争嗣子,比的就是人心所向,比的是支持者多寡,任凭你智慧绝伦又能如何?拿什么跟我争?!’

  曹丕心中振奋,感觉总算是对曹冲扬眉吐气一次,心里别说多舒坦。

  司马懿没让曹丕回头,他则没什么顾忌,亲自回头观望。

  接着铜雀台辉煌的灯火,司马懿发现在荀彧的带领下,九成九的官员全都赶来这边,脸上先是浮现一丝笑意,随后骤然色变。

  “仲达,你怎么了?”陈群压低声音询问,“妇翁都把人带到这边,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么?”

  “对公子而言自然是好事。”司马懿用仅能二人听见的声音,凑到陈群耳边说道:“可令君有如此威望,真的是一件好事儿么?”

  陈群瞳孔急剧收缩,显然他听明白了司马懿的言外之意。

  皇帝最讨厌的是什么?权臣!

  例如刘协最讨厌的人,绝对是大权臣曹操。

  荀彧当下是曹操的心腹,可若是日后曹操位置不断提升,待到取代汉室之后,那么曹操就会坐到刘协的位置上,曹操空出来的位置自然是荀彧补上。

  届时,曹操对于荀彧这位“权臣”,会不会也视为眼中钉呢?

  一个振臂一呼,能带动麾下其他所以大臣,恐怕当权者都不会喜欢这种臣子存在。

  高台上。

  曹操站在边缘,双手扶着栏杆,看着下方不由眯起眼睛,幽幽道:“文若往东走,没人敢往西去啊。”

  身后一众宗室噤若寒蝉,他们都能察觉曹操心情很差,没人在此时开口接话。

  最终,还是夏侯惇说道:“主公,张辽将军和郭祭酒去仓舒那边了。”

  “唉~”曹操叹息道:“总算给4.4冲儿保住些颜面,希望他心里别太难受。”

  就目前的表现而言,曹冲优异无比,曹丕平平无奇。

  可人们偏偏都选择平平无奇的曹丕,曹操也是担心曹冲心里难受,毕竟年纪不大,曹操有这种担心很正常。

  另一侧。

  曹冲和周不疑二人,孤零零凑在一起。

  “公子,人都去那边了。”周不疑脸色难看,“真是一群有眼无珠之辈。”

  曹冲闻言笑着摇头,“不奇怪,下来前我便猜到这种情况。”

  “群臣并非有眼无珠,无非是不想冒险罢了。”

  “选我有利有弊,收益很大,但风险同样很大。”

  “而选曹丕则不同,收益虽然有限,但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只有不得志之人才会铤而走险投资我,那些身居高位之人,自然选择曹丕来求稳。”

  “哈哈哈~”一道爽朗笑声传来,紧接着响起郭嘉的声音,道:“文远将军,看来咱们都是“不得志”之辈啊。”

  “祭酒说笑,末将本来就是啊。”张辽粗犷的嗓音响起。

  “你这家伙...无趣!”郭嘉顿时无语。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