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71章

作者:老骥卧槽

  三顾请出来的军师果然不凡,虽然还没开战,但刘备听过计策后,就有一种“赢定了”的感觉。

  ...

  邺城,孔府。

  “来来来,继续喝!”

  孔融满脸通红,舌头发硬,显然已经喝了不少,但依旧举杯畅饮。

  席间高朋满座,人声鼎沸,全都是应邀赴宴的士人。

  对于跟曹操作对,孔融已经到了‘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地步。

  不管曹操干什么,孔融都要跳出来反对一下。

  哪怕曹操打了胜仗,到孔融嘴里都是‘穷兵黩武’。

  因酒精问世而引发的禁酒问题,出发点很好,就是为了节约粮食。

  但到了孔融嘴里,就成了十恶不赦之罪,带头跟曹操硬刚、作对。

  尤其发现曹操不敢动他后,孔融就愈发猖狂。

  官职被撸掉,孔融心中愤懑,天天在家举办酒宴,以此表达不满情绪。

  曹操也曾派人前来问责,孔融直言是祭祀才饮酒。

  今天祭祀孔子,明天祭祀孔子儿子,后天祭祀孔子孙子...

  要不然就是祭祀孔子弟子,足足七十二门人弟子,光这都足够孔融喝几个月时间。

  “酒乃五谷精,越喝越年轻。”孔融朗声道:“酒是粮食做,不喝是罪过。”

  “哈哈哈~”

  “孔兄妙语。”

  “有趣有趣!”

  众人闻言捧腹大笑,喝得愈发来劲儿。

  发现在孔府喝酒不会被责罚后,孔融家中每日聚会的人数,就变得越来越多,而孔融也是来者不拒,谁来都有份儿。

  “喝酒本是一件雅事,现在被弄得好似见不得人,真是荒谬!”孔融又开始日常抨击曹操。

  下边顿时一静,他们有胆子来喝酒,可没胆子骂曹操。

  满朝上下,这么勇的也就孔融一个。

  以前还有个祢衡,只不过已经处理掉。

  不过祢衡也是借刀杀人处理,曹操没有选择直接处死,哪怕祢衡当众指着曹操鼻子骂,曹操还是忍了下来。

  当初杀一个边让,引得兖州叛乱,这个教训太过惨痛。

  饶是曹操杀人不眨眼,也不敢再轻易处死这些名士,负面影响实在太大。

  而孔融更是名士中的名士,还有“圣人子嗣”加持,更不能轻易处理。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有人突然开口道:“依我看呐,丞相本意也没打算禁酒,全都是曹冲那小子蛊惑,这才有了眼下局面。”

  此人乃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司马懿最近刚刚收下的小弟。

  想躲在幕后推波助澜,就不能用身边亲近之人,只能启用陌生面孔。

  想巴结曹丕的人太多,司马懿打着曹丕名头,随便就能找到。

  “言之有理!”

  “不错,就是曹冲之罪!”

  “全因曹冲蛊惑丞相。”

  安静的众人瞬间找到宣泄口,他们不敢骂曹操,还不敢骂曹冲么。

  更何况,这些人里边还有曹丕的“水军”,在暗中带节奏。

  一时间,众人对曹冲口诛笔伐,好似曹冲是什么千古罪人。

  孔融见状一愣,但也并未阻止。

  曹操他都骂了,也不差曹冲这一个。

  况且上次铜雀台元日大宴,曹冲可是狠狠羞辱孔融一顿。

  看到曹冲挨骂,孔融也是乐见其成,自然不会出言制止,甚至很快加入其中。

  席间一些人色变,正是前来蹭酒的蔡邕门人。

  他们已经跟曹冲搭上关系,自然不会跟着一起骂。

  不过也没出言为曹冲说话,当下局势不妙,这些人选择按兵不动。

  相互打个眼神,趁着没人注意,几人匆匆借故离开。

  ......

  丞相府。

  曹冲半躺在软榻上,手捧一卷竹简看得津津有味。

  由于有超强的记忆力,曹冲很热衷看书学习。

  一旁,曹叡骑着竹马,摇啊摇,玩得不亦乐乎。

  “叔父~”

  “嗯。”曹冲抬眼看去,“怎么了?”

  “叔父给叡儿当阿翁好么?”

  “哈~”曹冲哑然失笑,“那得问你阿母乐不乐意呢。”

  “那叡儿现在就去问。”曹叡说着从竹马上下来,迈着小短腿跑开。

  自从被曹冲领着出去玩耍后,曹叡变得非常黏曹冲。

  反正就在一座府上,天天往曹冲这边跑,好似在曹冲这里感受到父爱。

  没去管跑走的曹叡,自然会有侍女跟着,曹冲继续低头看书。

  这时,典满从外边进来。

  “公子,周不疑、王粲、阮瑀以及路粹求见。”

  “嗯?怎么都来了。”曹冲闻言起身,预感有事情发生,“带他们进来。”

  “喏。”

  曹冲离开卧房来到客厅,不多时四人被典满带进来。

  曹丕身边有四友,曹冲如今身边也有四友。

  不过曹丕的四个是曹操安排的,曹冲则是自己发展的。

  “拜见公子。”

  “免礼,坐。”曹冲直接问道:“可是有什么事情发生?”

  “公子,下边人汇报,就《禁酒令》一事,如今士林开始对您加以毁谤...”周不疑将事情娓娓道来。

  “公子,对方不敢中伤丞相,摆明要拿您当攻击点。”王粲开口说道。

  “这样下去,会对公子的声望有极大影响。”阮瑀继而说道:“禁酒令确实不讨喜,许多人都非常反感。”

  “若这件事情的罪责引到公子身上,后果不堪设想...”

  官员、贵族都爱喝酒,一封《禁酒令》得罪的人太多。

  舆论真被引导在曹冲身上,恐怕会很败“路人缘”。

  原本一些对曹冲没恶意的人,也会因此而厌恶曹冲。

  “公子,孔融不能留,必须尽快将他处理掉。”路粹直接道:“此人在士林声望太高,任由他败坏您的名声,对您非常不利。”

  听完众人之言,曹冲没有着急发表意见,而是反问道:“此事跟曹丕那边有没有关系?”

  “无法确定,曹丕已经出征多日,消息是从孔融府上传出。”周不疑答道。

  司马懿很小心,曹冲虽然第一时间怀疑,但没有确凿证据。

  “公子。”路粹建议道:“还是弄死孔融吧,不能任由他污蔑公子。”

  “此人当初曾有不孝言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莫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父亲对孩子没啥恩情,本意不过是发情想日批,孩子不过副产物。

  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就像瓶子里装着一个东西,东西离开瓶子,两者也就没啥干系。

  这番话放在当下,那绝对是相当炸裂的言语,天崩地裂的那种。

  孝在当下有多重要?

  你想当官?要举孝廉。

  哪怕是大汉的皇帝们,死后的谥号里边,也得加一个‘孝’字。

  “公子,单单是这些言论,就足以要了孔融老命。”路粹抱拳道:“属下建议汇报丞相,立即将孔融捉拿。”

  “不。”曹冲微微颔首。

  “公子不可优柔寡断啊!”路粹闻言急了。

  “孔融乃是大儒,阿翁要动他都要顾忌,咱们更是招惹不起。”曹冲继续道:“杀孔融易如反掌,典满现在就能过去杀了。”

  “问题是杀了之后呢?一个处理不好,孔融溅出的血喷咱们身上,可不容清洗掉啊。”

  ..... 0 ...

  “倘若染上污点,再被曹丕那边攻讦,咱们就太被动。”

  孔融有多难杀?

  历史上曹操抓住孔融的不孝言论,直接对孔融夷三族。

  但事后引起极大动荡,曹操更是亲自写文章,接连两次张榜告示,告知人们杀孔融的实情,以此来缓和社会舆论。

  “难不成就让孔融肆意妄为?”周不疑眉头紧锁。

  “当然不行。”曹冲冷声道:“肯定是要杀!但不能咱们亲自动手。”

  “公子可有计策?”

  “呵呵,孔融不是说《禁酒令》罪责在我么?”曹冲笑道:“你们说,我若说服阿翁解禁,他们还能如何骂我呢?”

  “啊?!”四人惊讶的长大嘴巴。

  “若如此,岂非朝令夕改,有损丞相以及公子威仪啊。”周不疑担忧道。

  “确实有损,不过拿孔融的人头作为震慑,这威严不就补回来了么。”曹冲紧接着道:“《禁酒令》的目的,一开始是避免高度酒、酒精流出,在此之前人们饮酒,阿翁也没下令禁止喝酒。”

  铜雀台元日大宴,孔融一直聒噪要喝高度酒。

  不得已之下,曹操才下达《禁酒令》。

  只要人们不大量去喝高度酒,不去提纯酒精,单单喝低度酒水,曹操才懒得管。

  毕竟没酒确实不方便,祭祀、宴会许多场合都要用到,要彻底禁止也不可能。

  “那我们该如何行事?”路粹迫不及待问道。

  路粹与孔融之间具体有什么仇怨,曹冲也不清楚,但路粹的态度一直是要搞死孔融。

  “笔墨。”曹冲吩咐道。

  很快侍女奉上笔墨,曹冲开始书写。

  几人好奇凑过去,赫然发现曹冲正在写诗,全都是关于酒水的诗词,并且还是赞美酒水的内容。

  “妙哉!”

  “金句!”

  “公子天人之姿!”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