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97章

作者:老骥卧槽

  尽管这个太尉没当几天就被罢免,但也把曹家镀成三公家族。

  “丞相请,以后下官可就跟着您混了。”蔡瑁直接投诚,说话没半分遮掩。

  “这是什么话?”曹操佯怒道:“咱们一起为朝廷效力才是。”

  “对对对。”蔡瑁忙不迭点头,仰头一饮而尽。

  曹操放下酒杯,问道:“德珪,说说荆州的情况吧,目前有多少~大军呐?”

  蔡瑁闻言有些尴尬,不好意思道:“回丞相,兵不过万余。”

  “嗯?”曹操奇怪道:“为何如此之少-啊?”

  “敢叫丞相知晓,由于江东猛攻江夏,黄祖被杀,荆州水军死伤惨重。”

  蔡瑁继续说道:“而后刘琦主动请缨,前去镇守江夏,刘表当时还活着,便给了他两万大军...”

  “等到刘表死后,下官接手荆州,襄阳就剩下万余兵力。”

  曹操颔首表示理解,见蔡瑁有些发虚,反倒出言劝道:“德珪不必如此见外,此非你之过也,安心便是。”

  “谢丞相理解。”蔡瑁微微松口气。

  “那钱粮呢?”曹操紧接着问道:“没有兵马,总该有钱粮吧?”

  蔡瑁面色一紧,结结巴巴道:“有是有,但可能没多少...”

  “江东去年就开始猛攻江夏,钱粮物资都调到江夏前线...”

  曹操脸上闪过一丝不快,但很快敛去,毕竟有客观情况,这也不能怪罪在蔡瑁身上。

  “阿翁。”曹冲适时开口道:“正好赶上秋收,全荆州的秋粮收下来,也是极大的补充。”

  “嗯。”曹操抚须而笑,“麟儿言之有理。”

  话音落下,众人便发现蔡瑁一脸便秘,如坐针毡的样子。

  “怎么?”曹操难以置信道:“秋粮都出岔子了?”

  “丞相明鉴,江夏不在我等手中。”蔡瑁硬着头皮道。

  “这个我知道,不用你提醒。”曹操摆手道:“少一个郡的收成,算不得什么。”

  “还有荆南四郡...他们听调不听宣...不见得会上缴秋收赋税...”蔡瑁话音越说越低,到最后几乎听不见。

  “混账!”曹操终于绷不住,怒骂道:“那荆州投降,乃公能得到什么?万余兵力?些许钱粮?”

  “说了半天,原来就是一个南郡投降?”

  荆州有南阳,南郡,江夏,长沙、桂阳、零陵、武陵。

  南阳本就在曹操手中,江夏目前在江东与刘琦手中,荆南四郡又听调不听宣,搞来搞去曹操就能得到一个南郡。

  “丞相息怒!”蔡瑁急忙跪下,“刘表活着的时候,荆南那边就不怎么听话。”

  “刘表去世,幼子刘琮上位,没有什么威望,荆南也就如此...”

  历史上,看似整个荆州投降曹操,实则曹操毛也没捞到。

  钱粮兵马都在江夏,荆南四郡天高皇帝远,真正落到曹操手中的好处,其实就是一个南郡而已。

  “罢了。”曹操摆手道:“起来吧,刚才发火不是冲你,德珪莫要介意。”

  “不敢。”蔡瑁连忙表示不在意。

  对于主动投降者,曹操向来厚待。

  五子良将里边,四个都是降将。

  别忘了,张绣还活着,而且在曹操手下过得很滋润,食邑甚至比曹仁等人都高,仅次于夏侯惇。

  千金买马骨,张绣就是曹操立的标杆,就是给天下人看。

  瞧瞧,杀我儿子的仇人投降,我都能赦免并且重用。

  有这个例子在,有意投降者自然不会犹豫。

  马腾、蔡瑁之流愿意投降,未尝没有这个原因。

  尽管跟预期相差有些大,但总归白捡一个南郡。

  而且刘琮目前是名义上的荆州之主,他率众投降,对于士气将会是极大提升,同时也能影响荆南的那些太守。

  “乏了,就到这儿吧。”曹操意兴阑珊,从位置起身后径直离开。

  曹营众文武也纷纷离席,蔡瑁尴尬的坐在原地,不知所措。

  “公子!公子!”

  曹冲正要离开,看到蔡瑁朝自己追来。

  “何时?”曹冲随口发问。

  “公子,这这这...下官该如何做啊?”蔡瑁显得非常焦急。

  “快去安排投降事务吧。”曹冲吩咐道:“记得把场面搞得宏大些,好教阿翁高兴高兴。”

  “谢公子指点!谢公子指点!”

  “去吧。”

  本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宴会,现在搞得不欢而散。

  这也不怪曹操,蔡瑁吹得太大,号称要带着整个荆州投降。

  曹操满怀欣喜而来,发现一个州变成一个郡,搁谁也会有强烈落差感。

  ...

  夏口。

  灵堂。

  鲁肃披上孝服,恭恭敬敬上香,刘琦跪在一旁答谢。

  待到祭奠结束后,鲁肃不由看向刘备。

  “使君,可否借一步说话?”

  “好。”

  刘备点头答应下来,他也正要跟鲁肃交谈一番。

  刘琦闻言看过去,刘备给了个安心的眼神,刘琦便收回视线,继续跪在灵堂上。

  鲁肃以及刘备一行离开灵堂,随意找了一间厢房坐下。

  “敢问使君,荆州目前具体是什么情况?”鲁肃开门见山。

  “不瞒子敬,我于新野战败后,这才得知景升兄过世,蔡瑁废长立幼,并且要带着荆州投降曹操。”

   刘备无奈道:“若不出意外,荆州要落入曹贼手中。”

  鲁肃面露沉重之色,问道:“那使君打算何去何从呢?”

  刘备顿时不知该如何作答,这时一旁的诸葛亮开口,反问道:“江东打算何去何从呢?”

  “孔明说笑了。”鲁肃抚须道:“我主孙权与曹公乃姻亲,自然高枕无忧。”

  “确实。”诸葛亮没有反驳,轻摇羽扇道:“若吴侯投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富贵一生确实不难。”

  对话到此处算是尬住,双方都不想露怯。

  “曹操取荆州之后,必然不会让夏口落在外人手中。”鲁肃继续试探道:“以曹公之兵锋,恐夏口不保,届时使君打算落脚何处呢?”

  刘备闻言先看向诸葛亮,诸葛亮面无表情,示意刘备自由发挥。

  “苍梧太守吴巨是我的老朋友,打算去交州投奔他。”刘备一脸随意道:“我就不信曹操还能追到交州来。”

  鲁肃闻言顿时没脾气,只能率先袒露心声。

  “孙家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江东英雄皆已归附。”鲁肃沉声道:“吴侯占有六郡的土地,兵精粮多,足以成就一番事业。”

  “使君可与吴侯共建大业,而您却想投奔吴巨,吴巨不过是个凡夫俗子,又在偏远交州,早晚被曹操吞并,怎可托身于他呢?”

  “哦?”诸葛亮露出笑意,“这么说来,江东是打算与曹操为敌了?”

  “难不成还束手就擒?”鲁肃突然发问,“孔明,我有一位朋友,同样也姓诸葛,说不定你们认识。”

  “诸葛不是大姓,但也不至于是个同姓就能相识。”诸葛亮颇感好笑。

  “不然。”鲁肃摇头道:“他是流落到江东,出身琅琊诸葛氏。”

  “叫什么名字?!”诸葛亮声音不由拔高三分。

  “呃...诸葛瑾,字子瑜。”鲁肃如实告知。

  “大哥!”诸葛亮兴奋道:“是大哥!大哥尚在人世!哈哈哈~”

  “孔明,这是...”刘备还从未见过诸葛亮如此失态。

  “主公见谅。”诸葛亮平复一下心情,解释道:“此乃我一母同胞的兄长,早年间举家搬迁来荆州,不幸与家中走散。”

  “哈哈,那可真是无巧不成书。”鲁肃拱手道:“恭喜孔明了。”

  “大哥还好吗?”

  “好,在吴侯帐下效力,颇受重用。”

  “自然,以大哥的才学,受到重用说明吴侯有些眼光。”诸葛亮傲然道。

  “孔明,既然大家有这层关系在,咱们能否打开天窗说亮话?”鲁肃询问道:“两家联手,共抗曹操如何?”

  “成,两家得以保全;不成,那就只能让曹操得天下。”

  鲁肃看向刘备,道:“我听闻使君矢志复兴汉室,难不成不愿放手一搏?”

  “我们这边肯定没问题。”诸葛亮开口说道。

  “你们没问题,不代表刘琦没问题。”鲁肃提醒道。

  孙刘联盟,其实一开始联的并非刘备,而是刘琦。

  刘备有啥好联合的?手下没兵没将,没钱没粮。

  江东真正想联的人是刘琦,但不好直说,因为双方有仇。

  故而需要刘备牵线搭桥,作为刘琦与江东的缓冲,从中调和。

  孙权没办法跟杀父仇人联盟,而江东又屡次攻打荆州,甚至杀黄祖,夺江夏,刘琦也没办法跟江东直接联盟。

  原本无足轻重的刘备,在这时候就变得至关重要。

  “子敬不必担心,刘琦对我这个叔父还算敬重,此事我来劝说。”刘备当即作出承诺。

  “既如此,那我立即渡江回见主公,促成双方联盟之事。”鲁肃立即起身,就要回去见孙权。

  “替我向兄长问好。”诸葛亮当即道。

  “肯定。”鲁肃点头答应下来,意有所指道:“说不得,孔明之后还需走一趟江东。”

  告别刘备等人,鲁肃匆匆返回江夏,面见孙权告知详情。

  “刘表竟然死了?荆州要投降曹操?”

  孙权得知消息后,表现的非常震惊。

  “主公,属下擅作主张,力主与其联盟,共抗曹操。”

  “这...”孙权为难道:“荆州乃我杀父仇人,若与之联盟,天下人如何议论我?”

  “主公不要担心。”鲁肃解释道:“咱们是联盟刘备,刘备联盟刘琦,不会惹来非议。”

  “若如此,也未尝不可。”周瑜适时开口。

  “事关重大,还是要与群臣商议一番。”孙权有些迟疑。

  一旦选择联盟,对抗曹操,无疑就把曹操得罪死,这个后果孙权也得考虑,究竟能否承受得起。

  “主公。”周瑜开口道:“不如返回江东,召集群臣商议一番。”

  “可曹操已经抵达荆州,还来得及吗?”孙权担心道。

  “主公多虑。”周瑜解释道:“眼下秋收在即,曹操就算要对江夏、江东用兵,定然是在秋收之后。”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