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98章

作者:老骥卧槽

  “这边有我守着,主公顺江而下,顷刻就能返回秣陵,完全来得及。”

  “那好,回江东!”

  ......

  襄阳。

  曹操带着大军渡过汉水,襄阳和樊城就隔着一条河而已。

  待到大军抵达南岸,兵临城下之时,襄阳城门也缓缓打开。

  浩大的鼓吹队伍,吹奏王侯礼乐。

  一条华丽的地毯,直接铺设到曹操脚下。

  蔡瑁领着刘琮出城,来到曹操面前跪下。

  刘琮双手托举荆州牧印玺,双手高高举过头顶奉上。

  “臣刘琮愿率荆州之众归顺朝廷、归顺丞相。”

  ..... 0 ...

  曹操原本淡漠的脸上,终于是露出一抹笑意,如此盛大的排场,总算是让曹操郁闷的心情好上一些。

  伸手将印玺拿在手中,随意抛起掂量几下,曹操看着拜倒身前的刘琮,开口道:“本官代表朝廷、代表天子接受你的归顺。”

  “谢丞相。”刘琮急忙再拜。

  “入城!”

  走在华美的地毯上,曹操一行人径直入城。

  对于荆州的文臣武将,曹操全盘接纳。

  不过在官职方面给的很虚,都不是什么重要职位,显然没把他们当做嫡系。

  却在爵位方面很大方,列侯大把大把授予,算是对他们投降的奖励。

  就连刘琮也受封青州刺史,外加列侯爵位,曹操并未要他的性命。

  曹操不可能杀刘琮,那完全是脑残行为。

  刘琮投降,曹操把刘琮杀了,那么以后谁还敢投降曹操?

  投降就是为了保命,保富贵平安。

  若投降无法换来这些,还不如殊死抵抗,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襄阳方面准备了盛大筵席,蔡瑁完全是为了哄曹操开心。

  曹冲给的办法很有用,曹操脸上有了笑脸,也算是让蔡瑁松了口气。

  席间,蔡瑁私下找到曹冲,连连道谢,算是欠下曹冲一份人情。

  酒宴进行七七八八,主位上的曹操忽然开口道:

  “诸君,如今荆州已定,正好借此机会,谈谈咱们的下一步。”

  原本热闹的酒宴安静下来,所有人正襟危坐,收敛笑容,表情严肃。

  曹冲闻言心中一动,明白老爹是嫌不过瘾,想要继续征伐。

  太顺了。

  这次南征根本没费什么力气,曹操自然会生出其他念头。

  虽说荆南尚未实际统治,但荆南也没直接造反,名义上依旧是臣服状态,跟西北的情况类似,曹操并不着急处理。

  眼下只要不是明着跟曹操唱反调,那就可以保持原状,等到彻底一统后,再腾出手来慢慢处理。

  蜀中难攻易守,曹操的视线确实盯上了江东。

  荆州在上游,打江东非常方便,没道理舍近求远去啃蜀中。

  眼瞅着是赤壁之战的节奏,曹冲赶忙起身,拱手道:“阿翁,孩儿有话要讲。”

  “麟儿尽管说来。”

  “眼下荆州初定,秋收在即,之后便会进入冬天,不利于用兵作战。”

  “况且荆南表面归顺,暗中不服,也是隐患所在。”

  “故,孩儿建议莫要再起大战,先把精力放在荆州上,好好消化一番,将荆州彻底巩固,化作咱们的地盘。”

  “稳扎稳打,一步步来,不宜急躁。”曹冲笑道:“毕竟步子要是迈大了,容易扯着...”

  “呵呵呵~~”

  曹冲话没说完,但在场众人都是会心一笑。

  笑过之后,曹操则是陷入沉思。

  曹冲的言论其实并符合曹操的心意,曹操内心更想再战一场。

  但曹冲的话很有道理,曹操也明白稳一稳肯定要比急躁更好,故而心中开始权衡。

  “麟儿言之有...”

  “父亲!”

  没等曹操话说完,曹丕猛然起身打断。

  “嗯?”曹操面露疑惑,“怎么了?”

  “冲弟之言,孩儿不敢苟同!”川.

第107章 左拥右抱,甘、糜二女暖床榻(20/20)

  曹丕起身发言,这让曹冲感到非常意外。

  曹冲心中暗道,这厮向来不都躲在幕后么,竟也会直接站出来?

  别说是曹冲,哪怕是曹操都感到很是惊奇。

  向来低调的长子,破天荒发言,确实难得一见。

  “子桓,你有不同见解?”曹操当即问道。

  “回父亲,孩儿认为应该乘胜追击。”曹丕拱手道:“此番荆州投降,我军并无伤亡,目前依旧是满编状态。”

  “况且从邺城抵达襄阳,一路糜费甚多,既然来都来了,何不再启战端呢?此刻收兵未免太过可惜。”

  “尤其荆州虽然投降,但江夏依旧还在刘琦手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而今我军携大胜之势,士气高涨、所向披靡。”

  “应当趁着军心可用,发兵进攻刘琦,夺回江夏之地,而后顺江而下,再攻江东。”

  “如此,天下大定矣!”曹丕躬身道:“望父亲三思,万万不可退兵,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曹丕的一番长篇大论,听得众人连连点头,哪怕是曹操都微微颔首。

  大家都是文化人,车轱辘的正反话,不管谁说听着都有道理,就看心中具体是怎么想。

  稳扎稳打,消化荆州,有没有道理?肯定有。

  而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有没有道理?同样也有道理。

  故而曹冲也好,曹丕也罢,二人的发言都挑不出毛病。

  就看曹操更倾向哪种,或者说曹操心中开战的欲望强烈与否。

  曹操肯定更倾向于曹丕的观点,要不然何来赤壁之战呢?

  不过曹冲对曹操的影响更大,曹操向来重视曹冲的观点,一时间有些拿不定主意。

  曹丕见状心中一凛,再次开口道:“父亲,不如问问群臣的意见。”

  “嗯。”曹操微微颔首,“诸位都是什么意见呢?尽管畅所欲言。”

  “主公。”于禁当即起身,“水军将士操练许久,士卒全都杀敌心切,战意高昂。”

  “倘若就此撤兵,恐有伤将士们的拳拳报国之心。”

  曹操闻言不置可否,他知道于禁和曹丕穿一条裤子,这种事情岂能瞒得过曹操的眼睛。

  “公子。”郭嘉压低嗓音,小声跟曹冲说道:“于禁将军近来与二公子走的很近。”

  这种事05情别想瞒过校事府的眼睛,曹冲闻言了然,那就不奇怪了。

  “还有呢?”曹操无视了于禁的意见,转而询问其他人。

  “末将反对。”张辽起身抱拳,表达态度后迅速坐下。

  曹操同样没说话,曹冲和曹丕较劲,下边人自然跟着较劲。

  张辽更是连借口都不找,直接反对,摆明了是曹冲死忠。

  “末将反对。”徐晃紧随其后。

  反正他们两个军功捞够了,打不打都无所谓,自然要支持曹冲。

  曹操见状无语,本来是想议事,现在搞得像是“站队”。

  “打住打住。”曹操挥挥手,看向宗室武将,“你们说说看。”

  “主公,末将觉得要打,眼下是个好机会。”曹仁立即开口。

  曹仁并非支持曹丕,作为宗室武将,他不需要支持任何人。

  单纯就事论事,表达自身态度而已。

  曹丕不会认为曹仁在帮他,曹冲也不会认为曹仁是在跟自己作对。

  “我附议。”曹洪紧接着开口。

  “我也附议。”夏侯渊说过后,看向曹冲歉意一笑。

  曹冲微笑回应,摇头表示不介意。

  “子和,你呢?”曹操看向曹纯。

  “我...我无所谓。”曹纯解释道:“军功我拿够了,打也可以,不打也可以。”

  若说夏侯渊是大公无私,就事论事,没有被欠下的恩情影响,那么曹纯这波就是偏向曹冲。

  不过作为宗室,曹纯也不能表现的太明显,只能含糊其词,不支持也不反对。

  曹操略带深意看了曹纯一眼,没想到竟然连宗室都会被曹冲拉拢。

  不过曹操也没点破,能拉拢到是曹冲的本事,曹操才不会干涉。

  “末将附议。”

  眼看宗室武将发言完毕,乐进当即开口。

  作为五子良将中,唯一不是降将出身,乐进在外姓武将中地位颇高。

  “末将附议。”李典继而附和。

  在后世,李典虽然不是五子良将,但兖州李家时下乃大族。

  若是世家是曹操的大股东,那么李典的家族也算个小股东,在曹操早期时大力资助过。

  “末将附议。”

  “......”

  张郃、高览等其他武将纷纷附议。

  结果一目了然,大多数武将都表示想打。

  不想要军功的将军不是好将军,毕竟谁也不想白跑一趟。

  还是那句话,来都来了,一枪不放就撤退,未免太过可惜。

  等到武将表态结束后,曹操又看向谋士。

  “附议。”荀攸、程昱、贾诩一同开口。

  郭嘉没有开口,曹操知道他与爱子交好,也就没让他表态。

  “既如此...”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