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266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那为何又带着猎犬?”

“哦,寡人巡察地方,若是迷了路,便让猎犬为我寻路,这也合理吧?”

栾布长叹了一声,“大王啊,您整日外出狩猎,群臣非常的愤怒,多次上书反对,连太后都对您颇有微词,况且叔孙公那边还忙着教化之事,您不该……”

刘长没等他说完,便打断了他,“寡人这是去体恤民情!你怎么能阻止呢?”

“大王分明就是要去狩猎!”

“绝对不是!”

栾布跟在刘长的身边,与一行人纵马出城,如今刘长在城内纵马,确实没有什么人敢去阻拦了,光是看到那匹白马,巡逻的甲士都即刻转身离去,当他们走出城的时候,栾布还是在提醒着教化的事情。

“栾布啊,教化那般的大事,叔孙通几天就能办完吗?他每天过来跟寡人说一次,其实就是给寡人看他的不容易,是为他们儒家邀功来的,何况,这样的大事,他去找陈平不就好了吗?为何还要找寡人呢?”

“你都跟了寡人这么久,却还是看不透他们的想法啊。”

栾布抿着嘴说道:“大王,叔孙公虽有邀功之意,可毕竟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无论如何,您都该勉励,难道这外出狩猎的事情,比教化之事还要重要吗?”

“寡人并非是狩猎!”

刘长说完,便拉起了手中的弓箭,箭矢飞出,却没能击中目标。

好在小如意足够给力,成功拿下了猎物,一只兔子。

栾布很想要说些什么,可想了想,仿佛也没有说的必要了,这都已经开始拉弓狩猎了,还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来狩猎的,对这样的人,栾布还能说什么呢?

“你可别多想,这是刚好遇到的!”

在刚好遇到了数十只猎物之后,唐王完成了这次的巡察民情,满载而归。

大王浑身上下,嘴大概是最硬的,比那受了千万次磨练的屁股还要硬。

“大王今日这么快就巡察完了民情啊?”

城门校尉乐呵呵的看着刘长身后那些猎物,夸赞道:“大王今日巡察的还不错啊,巡察了这么多?”

“是啊,今日巡察的虽然多,可都比较小,没遇到大的!”

“臣知道一个地方,改日请大王去巡察,那边的比较大!”

栾布摇了摇头,上有昏君,下有佞臣,何愁大汉不亡啊?

当刘长开开心心的回到皇宫的时候,却有一个老熟人在等着他。

刘长眼前一亮,“夏公?您怎么来了?”

此人正是夏无且,夏无且在担任太医令之后,本该是随时跟随在刘长身边的,奈何,刘长又让他负责在唐国修建医馆的事情,因此他就留在了唐国,在那里召集医师,培养人才。

夏无且拜见了刘长,这才说道:“是王后派人来请我……说近来大王被噩梦困扰,寝不能安。”

刘长摇着头,“那是天命,并非是什么疾病!寡人做的可不是噩梦,那是上天预示我将来之事呢!”

夏无且没有想到大王的病情居然已经这么严重了,他急忙伸出手来,给大王把脉,又摸了摸他的额头。

“大王最近可有吃蕈?色彩鲜艳的那种?”

“啊??不曾吃过……”

看到夏无且还准备发问,刘长一把让他坐下来,“寡人无疾!你不必担心!”

“唐国的情况如何啊?”

夏无且这才说起了唐国的情况,早在刘长绑……请了各地的名医,让他们广收弟子,在各地治病实习之后,唐国的情况确实有所改观,只是直到如今,都没有几个人说是出师的,都还是在学习的状态里。

夏无且自己就带了六十多个徒弟,这让夏无且很是疲惫。

因为在从前,他们收徒弟也不过十人左右,同时教这么多人,他们也觉得很困难。

看到夏无且讲述着自己的疲惫,刘长急忙说道:“不能这么说啊,当初孔子也不教了三千多人吗?你这才几十人,怎么能说累呢?”

“我怎么敢去跟孔子比较呢?”

“怎么不行呢?那孔子也是个人啊,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巴……”

“咳咳……”

“大王说的也……”

栾布清了清嗓子,死死盯着面前的夏无且,眼神不善,大王这么说孔子也就算了,你怎敢附和?

夏无且连忙说道:“虽是如此,可毕竟是大贤……不过,臣会用心,教出更多的弟子。”

刘长满意的点着头,随即说道:“先前我给庙堂上策,说让他们效仿唐国,他们不肯,还说什么无用之举,今日寡人执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再也没有人能阻拦……寡人准备,在大汉各地都设立医馆,给与医师俸禄爵位,让他们广招弟子,就像唐国那样……争取让大汉各地的百姓都能看得上医!”

栾布轻声说道:“大王……国库无粮,若是如此,还得想办法弄些粮食……”

“哈哈哈,放心吧,寡人早就做好了准备!”

刘长大笑了起来。

栾布并不知道大王又想出了什么办法来敛财,直到张敖前来拜见大王的时候,栾布方才明白了。

鲁元公主来到长安之后,就不曾离开了,常常到宫中来陪伴太后,太后对她还是很不客气,常常抱怨,你把两个外孙送来便是,自己来这里做什么?

张敖来找刘长,说的自然就是卖书的事情。

张敖笑着说道:“我那些好友,听闻大王要将天禄阁内的藏书拿来售卖,那是马不停蹄的来到了长安,说什么都要买下一本!”

“哦?有这么夸张吗?”

“大王有所不知啊,这些人都是以书传家,家里多本书,那族中贤才只怕就要多出百人千人,他们自然是急于购买的。”

“自从秦时秦王项籍焚烧诸多书籍,后大汉又收天下之书,不肯民间藏书,如今还在天下流传的书籍,并不多……陛下废除此令,众人也不敢拿出藏书,生怕庙堂之令更改,会收了他们的书……”

刘长听着张敖的话,不由得笑了起来,“这么说,这些书完全可以卖个好价钱喽?”

“那是自然……”

“哈哈哈,好,姐丈,我稍后就令人将书押送到您的府上,您不要让他们抄写,高价出售,能弄来多少粮食就算是多少粮食……”

在大汉,国家收的不是钱,是粮食,税赋都是通过粮食换算。

张敖点了点头,“大王放心吧,我一定做好这件事!”

“要不大王也一同前往?”

栾布问道。

张敖也点了点头,“若是大王前往,那也不错。”

刘长却笑着摇了摇头,“不必了,寡人还有要事,就不去了,还是姐丈自己来操办吧!”

“好!”

“唉,姐丈啊,实在是劳烦您了。”

“大王不必如此,都是一家人。”

“唉,对了,偃呢?还在家里吗?”

“是啊……”

“这样吧,让他当个郎官,就在宫中任职。”

“多谢大王!”

张敖开开心心的离开了,栾布却惊讶的看着刘长,自家大王居然不凑热闹了?这怎么不像是大王的一贯作风啊?

刘长看着张敖离开,忍不住的长叹了一声。

“栾布啊……你派几个人去殿门守着,若是哪一天大姊怒气冲冲的往这里来,记得提前告知寡人一声!”

“嗯???”

第295章 老刘家的七个兄弟

在秦尚未大一统的时候,天下曾有四位偶像。

而这四个人里,尤其以魏国的某位偶像最受欢迎。

除了他的哥哥之外的其余人,都很喜欢他。

这位就是曾让刘邦离家出走去追随的魏国信陵君。

可惜,当刘邦赶到的时候,信陵君早就逝世了,他只能换一个老大哥,那人便是信陵君的门客张耳,刘邦不能给信陵君做门客,难道不能给信陵君的门客做门客吗?

这位张耳在魏国灭亡之后,因为怀有复国之志,被始皇帝所通缉。

他与最好的兄弟陈馀一同潜逃,后来投靠某位“苟富贵”,两人一同扶持赵歇为赵王,后来秦国进攻,张耳跟陈馀求援,陈馀不救,这两位兄弟之间便出现了矛盾……在后来,陈馀击退了张耳,自己把持赵国,自立为代王,张耳就去投昔日的小弟刘邦。

刘邦很是开心,对这位老大哥毕恭毕敬的,随即,就派人去灭赵,为老大哥复仇。

当时,有人给陈馀带来了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汉军来的人很少,只有刚招募的一万多新兵,长途行军,疲惫不堪,陈馀这里可是有足足二十万大军的。

至于坏消息嘛,领兵的那个叫韩信。

陈馀不信邪,击退张耳时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他本着二十万对一万疲弱,优势在我的精神,决定主动出战,与跟韩信试试。

很快,陈馀就被阵斩,赵王歇被生擒,二十万大军全军覆灭,不过,这位也不能说是没有任何贡献,他为后来人贡献出了一个成语,背水一战,只可惜,在成语里他是被背水一战的那个,主角却是对面的韩信。

在成就大事之后,刘邦没有亏待这位老大哥,封他为赵王。

张敖便是张耳的儿子,在张耳死后继承了赵王的位置,刘邦还将女儿嫁给了他。

凭借着父亲留下的人脉,张敖在天下不能说是举目无亲吧,也能算是胜友如云了。

当他来负责这件事的时候,天下各地都有人闻风而来,甚至连庙堂的群臣都坐不住了,纷纷前来拜访张敖,就是想从他这里买几本书来,张敖这几天很是得意,自从他兵败被俘之后,他的宅院从来没有如此热闹过了。

跟张耳一样,张敖也一直喜欢收门客,喜欢交朋友。

如今,看着自家的门槛都快被人踩烂了,张敖脸上的笑容是怎么都藏不住的。

“这身衣裳如何?得体吗?”

张敖甚至在刘乐面前转了转,给她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服饰。

刘乐摇着头说道:“这几天,长又是给偃官职,又是给我食邑……我总觉得,有些不对,你可得小心点啊,这小子还不知憋着什么坏水呢!”

“大王那般的贤王!怎么可能有坏水呢?我帮了他,那不过是他的答谢而已!”

“话是这么说……可这小子这几天看到我就躲,小心点总是没错的……况且你这么联络各地的人,交往密切,别忘了,你可是犯过错的……”

“你个妇道人家,你懂什么?”

张敖说着,便走了出去,刘乐顿时就不说话了,行,我妇道人家,你就继续蹦跶去吧!

张敖走出内屋,笑着与众人拜见,众人纷纷称赞,张敖坐在上位,看着众人。

“今大王贤明,感慨天下藏书甚少,因此想要散天禄阁之书!”

“大王贤明!”

众人也纷纷吹捧了起来。

张敖说道:“我与各位乃是至交好友,得知有这样的好事,便先联络你们,想让你们先来享受这好事!”

“哈哈哈,多谢张公!”

“张公不愧是赵王之子呢,有信陵君之风!”

众人纷纷夸赞起来,脸上满是喜色。

张敖也被他们夸得有些飘飘然,众人一同吃了肉,喝了酒,张敖这才令人去看藏书,当众人看到那堆积如山,占据了足足四个屋子的书籍的时候,再也忍不住心里的激动,“张公!请您说吧,大王需要多少献礼?多少都可以!”

“这些书啊,那都是至宝……天下都找不出第二本来……况且,也就只有这么一次了,大王要对南越动兵,国库无存粮,故而如此,若是错失了,以后可就没有机会了……”

“好……各位既然都到齐了,那便出价吧,出价最高者得之!”

张敖自信满满的开始进行售卖。

在接下来的时日里,他这里几乎成为了全长安最热闹的地方,人山人海,往来无白丁,虽有陋室,却因为书而鸣,张敖体会到了他阿父的那种感受,每天都是乐呵呵的,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刘长对这件事也颇为上心,不断的派人来询问情况。

得知那些人为了一本书几乎动手,出价越来越高后,刘长跟张敖一样,也是笑得合不拢嘴了。

与此同时,朝中群臣对此事也是议论纷纷。

朝议的时候,还有大臣提起了这件事。

提起这件事的人正是中尉周谷,此人大概是没有抢到那些书,心里悲愤,便在朝议时叫道:“圣贤之书,岂能拿来贩卖呢?”

刘长眼前一亮,有些迟疑的说道:“你说的也有些道理啊。”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