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454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张不疑瞥了他一眼,“陛下难得没有如此开心过了,今日也算你大功一件,好心提醒你一句,见到陛下,可以说季布监察不力,万不可说当今吏治崩坏……”

申屠嘉没有说话。

很快,刘长就骑着骏马走了出来,身后还有一大堆骑士跟随,而猎物也确实非常的多,各种各样,申屠嘉都有些懵,刘长笑着下了马,心情非常不错。

“陛下,不是说猎兔子嘛……”

“是猎兔子啊,你看,这是吃胖了的兔子,这是尖耳朵的兔子,这是带花纹的兔子,还有这个,你看看,带大角的兔子……”

刘长一本正经的介绍着这些兔子们的新品种。

申屠嘉抿了抿嘴,指着远处那个躺在车上的人,问道:“这难道也是兔子?”

“当然是了,这是会说话的兔子!”

“哎,兔子,你还好嘛?无恙否?”

坐在马车上的吕禄一脸悲愤的看着皇帝,他再也不要去狩猎了,说好猎兔子,结果非要去猎虎,他这骏马受惊,直接给他摔了下来,到现在还没有回过神来,可面对刘长的询问,他也只能回答道:“无恙!!”

申屠嘉深吸了一口气,也没有再计较这些兔子们的品种问题。

“陛下啊,臣有奏!”

刘长此刻心情大好,就如张不疑所想的那样,也愿意听一听劝谏了,大手一挥,便让申屠嘉安心去说,申屠嘉随即就说起了这个地方官吏以公款来招待御史等官的问题,认为应当让他们进行赔偿。

“赔偿?当处死他们!”

“陛下,有这样行为的官吏非常多,若是以重刑惩罚,怕是地方都没有官吏可以用了,可以使他们赔偿,以后莫要再犯……”

“好,好,就按着你说的来办!”

刘长正准备离开,申屠嘉却说道:“陛下,御史大夫季布整顿不严,自陛下登基以来,地方官吏多有作恶者,有贪,有奸,有贼,有蠢,吏治败坏,御史同流合污……”

张不疑暗道不好。

果然,刘长的脸色顿时就变得很难看了。

“你的意思是,朕治理的官吏都是一群奸贼??远不如高皇帝之时??”

“陛下,高皇帝之时,庙堂之内,地方之上,都是久经沙场的将领,地方郡守都有侯爵,乡里之中都是过去的甲士,这些人服从高皇帝的命令,不惧劳苦,有魄力,知世道之险恶,不曾加害与民……”

“而如今的官吏们,有继承父爵者,不事农桑者,这些人没有什么能力,只是因为其父的原因而担任官职,不知道百姓的艰难,肆意妄为,穷凶极恶,平日里骄奢放荡,鱼肉百姓……”

刘长的脸色越来越黑了。

张不疑叫道:“大胆!你分明就是影射陛下!想要坏陛下之名誉,定是武最余孽!来人啊!!”

刘长制止了张不疑,随即盯着申屠嘉。

“朕给你六个月的时日,滚去协助季布,整顿吏治,弄不好,朕就把你丢进上林苑里,把你当兔子,明白了吗?”

“唯!!”

刘长朝着皇宫返回,张不疑还在不断的劝慰着他,“陛下休要听那申屠嘉胡说八道,地方官吏的问题,高皇帝时期就有了,只是那时百姓贫苦,官吏们想作恶也无法作恶……”

“不,他说的对,朕年幼的时候,前往各地,郡守最低都是关内侯,如今呢,天下的郡守加起来,也凑不够五个侯吧?”

“乡野上就更别提了……”

刘长皱着眉头,沉吟了片刻,“其实也是有些为难季布了,如今的情况与过去不同,群臣们都以过去的标准来责问他,认为他没有能力,哪怕是让朕亲自来,只怕也只是比他稍好一些。”

当刘长刚刚来到长安城门的时候,却看到有人正在这里争执。

就是有四五个人正在跟城门口的甲士们争吵什么,周围还有不少人看热闹。

可面对这个场景,刘长却半点的都不慌,“禄……算了,不疑,去听听那些人是什么口音。”

很快,张不疑就返回了。

“是齐国口音。”

“哦,兄长已经过齐国了,倒也不错。”

刘长领着众人从自己的专属城门返回,而在此处,吕产青筋暴起,指着面前几个人叫道:“我就是吕产,我在这里当值,怎么可能跑去齐国勾搭你的女儿,还使其怀孕呢?!你以为我不敢抓人是吧?!”

“这就是你留下的凭证!休要抵赖!”

吕产接过那凭证,看到上头那有些熟悉的字体,脏话几次涌到了嘴边,却又被他吞进去。

……

胶东国。

胶东王刘建撒娇般的拉着二哥的手不松开,作为诸兄弟里的小老弟,刘建也有二十多岁,刚成家,还不曾有子嗣,不知为何,这厮的脸是越来越像大哥刘肥了。

看着他的脸,刘盈心里百感交集。

他在齐国已经祭拜了大哥,大哥已经逝世很多年了,刘盈也很想念大哥,在齐国,他难得没有到达后就开始玩,而是先去祭拜兄长。

他在刘肥的陵墓前待了很长一段时日,这才返回都城。

齐王刘襄对刘长非常的畏惧,可对刘盈却很是亲近,他敢在刘盈面前开玩笑,将他当作真正的长辈来对待。刘长对这些犹子们虽然也很好,可就是因为他的性格,使得这些犹子们对他的怕大于爱。

刘盈就不同了,他将这些犹子们是真的当作自己的儿子来看待的,刘肥的孩子们在刘肥逝世之后,也就将年纪最大的老二刘盈当作了自己的阿父来敬爱。

刘盈在齐国受到了很好的款待,从刘肥的儿子到他的那些孙子,各个都非常的喜欢刘盈,刘盈还给他们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

随即刘盈来到了胶东国,见到了刘建。

刘建这些时日里过的还不错,刘长给他安排的三公也都是顶尖的,都是今存下来的开国名将,肥如侯蔡寅,祁侯缯贺,阳河侯亓訢担任三公,这三位都是跟随高皇帝打过天下的大臣。

如今还活着的开国大臣已经没有几个了,而刘建这套配置,看得出,刘长还是很偏爱这个弟弟的。

“兄长,我这胶东国治理的不错吧?天下强国,除却唐梁齐之外,就是我胶东了,我胶东一郡之地,可出产的粮食能在天下诸国里排行第四,百姓格外富裕,就是唐国,梁国的百姓,也没有我胶东国的富裕啊!!”

刘建眼里满是自豪。

其实刘建本身治国能力不算太强,主要就是胶东国地理优势大,港口众多,而且庙堂的扶持力度也大,周围的几个哥哥都愿意帮他,成为了水运之中心,使得胶东国的商业发展迅速,单论商业,还没有哪个诸侯国能比得上他的。

刘盈也没有说破,只是点着头。

“不错,非常不错。”

“我去了那么多的地方,你这里果然是最繁荣的,这坊市的繁荣程度,就比得上长安了……”

刘建更加得意了。

其实这一代的兄弟们,除却刘如意,都过的挺好的,封地都不算太差,赵国当然也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就是战乱受损太严重,几十年的发展也只是在恢复国力,追不上其余那些诸侯国了。

“建,你做的很不错,可不能骄傲自满啊,吴国这些年发展迅猛,燕国开疆扩土,实力暴增,你若是骄傲自满,不思进取,那这第四的位置啊,怕是要保不住了。”

刘建一愣,急忙说道:“二哥,您放心吧,我已经设立了专门的造船坊,也开始制造大船,唐,赵,燕,乃至那马韩,吴,楚,乃至长沙,南越,想要进行贸易,都不能避开我胶东!”

“他们越是强盛,我就越是富裕,二哥您别看我产粮不如齐梁,论商税收入,他们给我提鞋都不配呢!”

“你五哥召集农家,跟庙堂农家争锋,你是设立造船坊,跟庙堂的造船匠争锋,你们这些人啊……”

在幼弟面前,刘盈也不好玩的太过分,这些时日里都只是在各地乱转,看看这里的风景,说起来胶东其实跟齐国差别不大,毕竟原来就是齐国的一部分,无论是言语风俗各方面,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可刘盈还是陪着这弟弟待了许久。

高皇帝逝世的时候,刘建实在是太小了,从小就不知道阿父是个什么概念,而刘盈和大曹皇后曾抚养过他很长时日,对他关爱有加,比起其余兄弟,其实刘盈还是比较宠爱刘建的,毕竟是自己抚养长大的弟弟。

在胶东国待了一段时日,刘盈便准备南下,前往楚,吴,南越,以及长沙。

告别了弟弟,坐在船头,刘盈看着远处那往来不止的船只,不由得长叹了起来,大曹皇后就站在他的身边,“陛下,何以长叹?”

“我当初也曾在各地转过,虽然不多,可是也知道地方的情况,这短短的时日里,地方的变化如此巨大,翻天覆地也不为过,就是这场景,阿父他们都不敢想象啊……”

对此,大曹皇后也是不由得点了点头。

他们几乎去遍了整个北方,变化不可谓巨大,从郡县到诸侯国,发展情况都是一日千里,起码在大曹皇后看来,这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大盛世了。

刘盈皱着眉头,“众人都只是觉得长弟圣明,却不知,为了这盛世,他付出了多少……唉,如今你我还在这里游玩,而他却只能锁在深宫之中,被国事所压得抬不起头来,当初强行禅让与他……利与天下,却唯独对他不公啊。”

大曹皇后却不这么想。

“继皇帝之位,怎么能说是不公呢?”

“我这个弟弟,好玩成性,这深锁宫内的皇帝之位,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大的折磨……”

“这么多的奏章,也不知他身体是否还无恙……”

刘盈抬起头来,思念着自己的弟弟。

“实在是苦了他啊……”

……

“桀桀桀~~~”

厚德殿内,刘长正蒙着脸,在殿内四处追赶,樊卿和雍娥正在躲着刘长,发出了阵阵清脆的笑声,刘长几次扑上去,都没能抓住他们两个,两人躲得很快,刘长猛地往前一扑,正好抱住了一人。

“哈哈哈,抓住了吧?!”

刘长大笑着拿下了布帛,却看到了一脸严肃的姝妈妈。

刘长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凝固了。

“咳咳,皇后,你看,这是巴蜀送来的布帛,据说是最新的纺车做出来的,朕就是试试这东西的质量如何,别说,还挺好的……蒙上了双眼,基本上什么都看不到了……”

曹姝又看向了站在他身后的樊卿和雍娥。

两人都是赶忙低下了头,左右张望,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陛下,我并不拦着您玩,只是,如今这皇宫之中,已经不只是我们这些人了,您的儿媳也在啊,您就不怕被她听到了?这是多无礼的事情啊!”

曹姝严肃的说着。

在淳于意离开之后,淳于缇萦就被太后接进了皇宫里,不敢让她在外头待着,说是怕她一个人不安全,其实就是为了防贼,如今的贼寇可厉害的很,动不动就翻墙,而这贼年纪又小,太后不希望这贼如此小就坏了身体。

何况,缇萦也不大,这个年纪,若是跟那贼闹出了什么事来,还真的容易出大事,故而,为了稳妥起见,缇萦直接搬进来陪着太后。

事实证明,太后果然是深思熟虑,像刘安就有些反对,刘安认为如今长安的治安很好,其实没必要让她住进皇宫里,何况两人还不曾正式成家,让她直接搬进来,那有点太不符合礼仪了。

他甚至还找了申屠嘉,诉说这事不合礼仪,希望申屠嘉能帮自己劝一劝太后,好在,申屠嘉虽然较真,可并不傻,没有跳进刘安挖好的坑。

刘安最后也只能再次委屈一下自己的舍人毛苌,毛苌屁股上的伤刚好,就硬着头皮去劝说太后,随即又是一顿打。

这悲惨程度,吕产看了都要心疼他。

刘长笑呵呵的拉着曹姝坐了下来,“皇后不是外出办事了吗?怎么回来的这么快啊?不多办几天?”

曹姝翻了个白眼,“我出去是去给栾公的老母庆寿,难道这寿辰还能连着过好几天?”

“哦,对,对,那还顺利吗?老人家可还无恙?”

“老人家倒是不错,就是栾公那儿子,在外纵车,被廷尉抓了去,栾公一天都是板着脸,不曾言语,好在宣莫如及时将他的儿子给带了出来……”

“哈哈哈,无碍,无碍,这也到了群贤们报答栾布的时候了!”

第467章 君臣之重担

马车停靠在耕地边上,张苍一脸严肃的看着远处的耕地。

如今正是农忙之时,整个大汉都在热火朝天的投入到耕作之中,这是张苍接手后的第一次春种,上一年前半年还都是刘敬等人来负责操办,而这一年开始,这些事情就完全落在了张苍的手里。

远处那些勤劳的人正在来回的走动着,能看到耕牛在缓缓前进着,可张苍却紧锁着眉头,眼里满是担忧。

陛下制定了一个难以实现的宏伟蓝图,而张苍是真的准备去实现这个宏伟蓝图,只是,说的再好听,可真正动手实践的时候,张苍所遭遇的压力是巨大的,这是他一生都不曾经历过的。

经过了将近一年的准备,今年的春种可谓是全力为之,大量的铁制农具,新出现的诸多农业技术,各项政策政策,春种这辆马车在发动起来,张苍已经给骏马喂足了粮草,可接下来战车开始冲锋的时候,速度还是没能达到张苍的预期。

张苍是个很现实的人。

并非贬义,他跟晁错这样完全立足与自己的想法,认为所有事都会按着自己的想法来完美进行的人不一样,跟刘长这样立足与自己火热的理想而无视一切的人也不一样,他也能为理想而燃烧,只是他会看的很现实。

他并不觉得一番自我感动般的奋斗就能实现什么,得找出合适的办法,合理的运用。

对比上一年,今年的大汉做到了在中原诸多郡县完全推广铁制农具,甚至是以亏本的价格来降低铁器的价格,同时张苍从北部调动了大量的耕牛,送完那些缺乏耕牛的地区,做到耕牛的均衡。

粮食种子也是精心培育过的,各地都推广了最高产量的作物种子。

农家这些时日里的技术完全运用在地方上,几乎是马不停蹄的运用,新的代田法取代了原先的耕作模式,唐,赵,燕等地大量的改良土地,陇西郡运用淤泥改善了郡内半成的贫瘠土地。

各地官吏接受了关于农桑领域的教导,精心学习诸多农书。

大量的新工具投入到地方上,光是南越就制作了一万多具踏犁投入民间,至于水车,更是普遍运用在那些灌溉困难的地区。

庙堂发动百姓沿着各水挖掘了大大小小的人工灌溉渠。

大量的肥料被运用在这次的耕耘之上,各地的溷藩都开始运输肥料用以耕作。

南部有诸多官田给与迁徙而来的民众,中原的余丁源源不断的送往大汉四边在那些无人的耕地上劳作。

大汉戍边卒全部投入到了耕作之中,将军秦同正在边塞巡视,监察他们这次的春种。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