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113章

作者:老骥卧槽

  “这...”韩玄稍作迟疑,便坚决道:“为国效力,理所应当,公子请便,只要二位将军愿意,下官绝无意见。”

  “府君果然是国之忠耿,定要在阿翁面前为府君表功。”

  “谢公子提携!”韩玄大喜过望。

  能在曹操耳旁挂号,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二位将军,可愿随我上阵杀敌?”

  “愿为公子驱驰!”二人齐齐下拜。

  士为知己者死。

  刚才曹冲不仅给他们留面子,初次见面就对他们高度信任,这让二人甚是感激。

  而且二人也都有建功立业之心,在这小地方寂寂无闻多年,他们也想有一个更大的舞台。

  “二位快快请起。”曹冲将二人拉起来,“有二位将军相助,荆南定矣!”

  没有在长沙耽搁,曹冲随即启程继续南下。

  快点解决荆南四郡,就能快些返回正面战场,曹冲也不想在此耽搁太久。

  ...

  夏口。

  水寨今日搭建完工,曹操背着手开始巡查,身后跟着一大票人。

  “嗯,不错不错。”曹操连连点头,“我虽不懂水战,但触类旁通,也懂得路寨如何扎建,德珪的营盘很稳重嘛。”

  “丞相谬赞,末将当不起如此夸奖。”

  “若非奉孝提醒,险些忽略德珪这位人才。”曹操回头道:“奉孝...嗯?奉孝人呢?”

  身后众文武面面相觑,发现郭嘉压根不在。

  “罢了,不去管他,这惫懒的家伙。”曹操笑骂一句,也不生气。

  一圈转下来,曹操还是相当满意。

  “大军休整几天,养精蓄锐,择日开战。”曹操又看向蔡瑁,问道:“德珪意下如何?”

  “丞相言之有理。”蔡瑁附和一句,然后说道:“开战时,最好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然后在中午开战最佳。”

  ..... 0 ...

  “怎么说?”曹操追问道。

  “回丞相,眼下已经入冬,清晨、傍晚江面容易出现大雾,视线低下,不利于作战。”

  不得不说,基础水战常识方面,蔡瑁确实不错,能给弥补曹军将领这方面的不足。

  “说得好,都记下了吗?”

  “记下了。”众将齐声回答。

  “散了吧。”

  众人各自散去,曹操想了下,径直去往郭嘉那边。

  作为秉性相同的铁头娃知己,曹操发现已经好几天没见过郭嘉,便打算过去瞧一瞧。

  军帐内。

  “哈哈哈~”

  郭嘉躺在床上,笑得前仰后合。

  “曹公一笑,生死难料。这小子可真坏,一笑来赵云、二笑遇张飞、三笑逢关羽...”

  郭嘉看得津津有味,已经到了华容道部分。

  “奉孝,你笑什么呢?”曹操笑呵呵进来,“说出来让我也开心开心?”

  “咳咳。”郭嘉一个激灵起身,连忙将竹简收进怀里,“没啥...没啥...主公怎么来了?”

  这玩意可不能让曹操看见,看到后估计能气炸了。

  “你这话神神秘秘在搞什么?”曹操随意坐下后发问。

  “呃...无事,就是此前有些晕船。”郭嘉胡诌道。

  “原来如此,晕船确实难受。”曹操感同身受,又道:“说起来,你举荐蔡瑁当真不错,这家伙本事不大,不过一些水战常识都懂,也算是提供极大帮助。”

  “啊这...”郭嘉一时间不知如何回话,总不能说是因为看了《三国演义》。

  心思一转,郭嘉开口道:“其实并非我的想法。”

  “哦?那是谁的想法?”

  “此乃冲公子之言,此前他曾与我说过,蔡瑁是唯一真的懂水军之人。”郭嘉直接“甩锅”曹冲。

  虽然是功劳,但既然解释不清,就往曹冲身上推。

  何况郭嘉也确实是因为看了曹冲写的“攻略”,这才想起蔡瑁、张允二人。

  “啧!”曹操一脸嘚瑟,“还是麟儿思虑周全。”

  跟郭嘉聊了会,天色黯淡下来之后,曹操这才起身回去休息。

  “终于走了...”郭嘉一脸郁闷。

  送走曹操之后,立即迫不及待掏出书卷,津津有味看起来,终于看到郭嘉出场。

  “这小混蛋!”郭嘉跳脚大骂。

  郭嘉万万没想到,他出场是出场了,竟然是以“死人”身份出来。

  “若奉孝在世,何至于此?!”

  到这就算全文结束,郭嘉别提多郁闷。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郭嘉还是愤愤不平。

  不过转念一想,若是没曹冲道破玄机,他恐怕去年就死了...正如书中之命运。

  “嘶...有点意思哈。”

  再结合最后一句话,有奉孝在不会遭遇此败,这无疑是在抬举郭嘉。

  “嗯~这么写也挺好的。”郭嘉后知后觉。

  想着想着,郭嘉突然听到外边传来喧哗。

  “当当当...”警铃大响,刺耳至极。

  郭嘉猛然一个翻身起床,披上衣服就朝外而去。

  来到军帐外,一眼就看到江面大雾弥漫。

  心中不由一动,真来借箭了?!川.

第117章 草船借箭?诸葛亮偷鸡不成蚀把米!(6/6)

  “孔明,这大半夜你这是干嘛?”

  鲁肃忧心忡忡道:“就带着这么点,就敢前来犯险?就算要趁夜劫营,也该多带武将才是。”

  “非也非也。”诸葛亮轻摇羽扇,“此番不为劫营,乃借箭耳。”

  “借箭?”

  “然也。”诸葛亮笑道:“公瑾故意刁难,且看今夜我从曹贼手中借箭百万,如此便可对公瑾交差,想必他也就无话可说。”

  “原来如此。”鲁肃恍然大悟,“怪不得你在甲板上铺草席、扎草人,原来是为了不损坏箭头。”

  “不过孔明如何确保曹军会放箭?而不是开船出击。”

  “因为曹军不善水战,人对于陌生的领域都会心生抵触,对于曹军而言,能不下水就尽量不下水。”

  诸葛亮侃侃而谈,“恰逢今夜大雾浓郁,对方休想看穿我军底细。”

  “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戒备、保持距离,利用箭矢远程打击,无疑是曹军的最优解。”

  “孔明之智,令人惊叹。”鲁肃不由钦佩。

  诸葛亮微微一笑,但又突然僵住。

  “怎么?”鲁肃很是奇怪。

  “唉~”诸葛亮苦笑道:“刚刚突然想起曹冲。”

  “虽然很不愿承认,但曹冲之智胜我一筹,能看穿我之计策。”

  “孔明不必如此,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我们赢回来便是。”鲁肃鼓励道。

  “子敬言之有理,是我着相了。”

  曹军水寨。

  警铃大作,士卒顿时从军帐中涌出。

  于禁身着甲胄,手扶佩剑,快步来到外边询问。

  “发生何事?”

  “回将军,江面上有金鼓声传来,像是敌军前来劫营。”值守士卒立即回答。

  于禁朝着江面望去,大雾弥漫,什么也看不清楚,隐隐约约能看到船只轮廓。

  “将军,咱们要不要出击?”一旁士卒发问。

  “不!”于禁立即摆手,道:“雾气四起,不知敌情,不知虚实,如何能轻易出击?”

  “何况我军水战...笨拙。”

  于禁斟酌一番,用出笨拙这个词汇,其实就是不熟练。

  起锚、开船、掉头、转向...这一系列操作很生疏,曹军短短数月时间,更别无法蜕变成合格的水手。

  用于禁这个陆军将领,带着一群陆军士卒,指望练出一支05水师精锐,无疑是天方夜谭。

  “不出击该如何应对?”

  “放箭!”于禁不假思索道:“对着江面上放箭,咱们十五万大军,万箭齐发,别管对方来多少人,也定然承受不住箭雨洗礼。”

  “将军妙计。”传令兵立即前去下达命令。

  不多时,曹操披着厚厚的大氅,在许褚的护卫下出现。

  “文则,什么情况。”曹操来到近前发问。

  “回丞相。”于禁抱拳道:“江面出现敌军踪迹,似有劫营之意。”

  “如何应对?”曹操干脆直接。

  “眼下江雾浓厚,不知敌人深浅,末将谨慎起见,还是莫要出击为好。只用箭矢压制对方,让敌人不得接近我军营寨。”于禁快速解释一番。

  “嗯,文则应对的很好,颇有大将之风。”曹操甚是满意。

  随即怒骂道:“刘备匹夫,周瑜小儿,我军才刚立下营寨,此番定然是想趁机偷袭,坏我军水寨大营,断然不能让其得逞!”

  “吩咐下去,让将士们莫要吝啬箭矢,务必退敌!”曹操大手一挥。

  “喏。”于禁抱拳领命,就要吩咐下去。

  “不可!不可!”

  曹操扭头看去,发现郭嘉跌跌撞撞而来。

  “奉孝何故?”曹操连忙扶着郭嘉,关切道:“这是怎么了?”

  “不可放箭!”郭嘉沉声道:“就算要放箭,直接放火箭便是。”

  “烧船?”曹操连连点头,下令道:“不错不错,换火箭。”

  “回丞相。”于禁抱拳道:“军中并无火箭储备,临时赶制有些来不及。”

  “怎么回事儿?”曹操皱眉道:“不应该常备一些吗?”

  “南方潮湿,尤其是在水面上,咱们常备的火箭都已无法点燃。”

  于禁抱拳道:“故而军中并无常备火箭,只能需要时提前赶制,避免水汽打湿火箭。”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