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160章

作者:老骥卧槽

  “孔子都说若无管仲尊王攘夷,天下便披发左衽,称赞管仲“仁”。”

  “这里的仁,显然不是指小仁小义,而是褒扬管仲对于天下的贡献。”

  曹冲环顾众人,笑道:“若以私德举官,恐怕管仲这种人也会被埋没啊。”

  “哈哈哈~”曹操闻言大笑,“说得好!说得好哇!”

  “我下《招贤令》,唯才是举,要的(afee)就是管仲这等人才!”曹操对群臣道:“尔等可还有什么异议?”

  “父亲,管仲这种名臣,古今罕见,实属特例,就算招贤令下达,也不见得能找来,还会平白招揽一堆腌臜。”曹丕出言反对。

  曹操不说话,他懒得搭理曹丕,示意曹冲继续表演。

  “看了一个例子无法说明问题,正好我看书多,那就多举几个吧。”曹冲开口说道。

  众人闻言心中一沉,这玩意抬杠总举例,谁也扛不住啊。

  “陈平盗嫂受金,诸位都知道吧?不仅跟嫂子私通,还收受贿赂。”

  “然而呢?陈平妙计频出,能够帮助高皇帝击败项羽,一统天下。”

  “吕后摄政期间,陈平阿谀奉承,毫无气节。”

  “但正是因为陈平,在吕后去世后,才得以诛杀诸吕,匡扶大汉。”

  “若无陈平,则无大汉。”曹冲反问众人,“若按照私德举官,陈平也不能出仕,恐怕大汉早就被吕家取而代之。”

  “吴起,杀妻求官,人品低劣。”

  “可吴起在鲁国时,受命指挥鲁军击败齐国。”

  “在魏国时,创立魏武卒,大败秦国。”

  “在楚国时,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大败魏国,饮马于大河!”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曹冲继续道:“这句话是陈汤说的,此人私德有亏,屡屡贪污军队缴获,收受贿赂。”

  “但能打胜仗,扬大汉国威,击破胡人,灭杀异族。”

  “霍去病,纨绔子弟,为人奢侈,打仗都要带着庖厨。但能封狼居胥!”

  曹冲说得累了,吩咐道:“上茶。”

  侍女奉上热茶,曹冲灌下一口,道:“还用举例吗?我这里还有好多呢。”

  群臣不发一言,无可辩驳。

  “告诉你们一个道理,只要是个人,就会私德有亏,这天下没有真正的圣人,包括在场的各位。”曹冲反问道:“扪心自问,你们一件亏心事都没干过?都是冰清玉洁,白璧无瑕?”

  “那任用出身好,家事好的人,总归也没错吧?”曹丕眼看大势已去,就想着多多表态,献媚世家。

  “建立大汉的高皇帝,不过亭长出身。”

  “韩信是个该溜子,萧何也不过一介小吏。”

  “兴商灭夏的伊尹,不过是个奴隶、厨子。”

  “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就是个每日垂钓的渔夫。”

  “七战七胜,抗拒匈奴的卫青,一开始就是个马奴。”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出身如何,并不代表其能力如何。”曹冲继续举例反驳,“出身好,不见得能当好官;出身不好,也不见得就不行。”

  “韩非子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所以说,选举官员,不要看出身,不要看私德。”

  “既然是选官,那就看能力与才华就好,剩下的都是扯淡!”

  “嗡嗡嗡...”群臣炸锅,可又无话可说。

  “别吵。”曹冲继续输出,“倘若以私德用人,别的不说,这大殿上又有几人能站着?”

  “曹仁号称要钱太守,曹洪好色敛财,郭嘉花天酒地,夏侯惇当街杀人,夏侯渊蹲过大牢,荀彧娶宦官之女,程昱用人肉做军粮,贾诩当初从贼董卓,钟繇偷坟掘墓,曹丕奸淫妇女...”

  “张辽、徐晃、于禁、张郃、崔琰、辛毗...你们也都是二臣家奴,没有从一而终。”

  曹冲对着曹操拱手,“我父曹操,不过阉宦之后,说家祖是汉丞相曹参,那是给脸上贴金,根本没有这回事儿。”

  “如此看来,上至我父,下至群臣,好像要么私德有亏,要么出身不好。”

  “既然这样,都他妈辞官回家好咯!”曹冲骂街道:“都站这儿干啥呢?你们不是唯德是举吗?还不滚蛋?!”

  曹冲一顿乱喷,不仅喷了世家之人,连带着自己人都一起喷。

  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大家都不是完人,这世上也没有完人。

  喘了一口气,曹冲话锋一转,道:“若按照唯德是举,刚才我说的那些人都不能出仕!”

  “可若无诸曹夏侯,何来这些年的胜仗?”

  “若无张辽,何来白狼山大捷?”

  “若无荀令君,政务谁来处理?”

  “若无郭奉孝,谁人定辽东?”

  “若无我父这个阉宦之后,这天下不知当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现在,你们认为应当唯才是举?还是唯德是举?”曹冲反问群臣。

  大殿寂静无声,只有曹冲的话音在不断回荡,振聋发聩。

  无力反驳,说不过了曹冲,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只能低头被曹冲指着鼻子骂。

  爽!

  痛快!

  曹操坐在主位上,感觉全身毛孔都在呻吟,这滋味太畅快了。

  爱子果然没辜负他的厚望,一人对着群臣爆杀!

  “依我看,选官首推德才兼备,有才无德者次之,有德无才者再次之,至于无德无才,啥都没有就安心过日子吧,别想着当官了。”

  曹冲讽刺道:“我看这殿中就有不少无德无才之人,什么能力都没有,看似高谈阔论,实则夸夸其谈。”

  “只会摆架子,装清高,大言欺人,无实惠于国家百姓,伪君子耳!”

  此言一出,殿内一些“道德标兵”不由脸色难看,尤其空有虚名而无才干的那些,更是脸色铁青。

  最终,还是杨彪再次站出来。

  “敢问公子,若推行《招贤令》,弄来一堆有才无德的人,该如何约束他们呢?”

  “自有律法作为约束,敢犯法就是治罪!”曹冲当即道:“如此,即可震慑有才无德的官员,让他们不敢犯法。”

  无德又如何?还有法律在,有校事府在。

  “冲公子是要用法家的哪一套?”杨彪出言挖坑。

  杨彪俨然是想把话题,上升到儒法之争的高度!

  “自古以来,不一直是这一套吗?”曹冲笑着反问。

  “当然不是。”

  “你在放屁!”.

第148章 儒法之争!古今之辩!曹仓舒学究天人,力压群雄!

  “都住口!”

  眼看才、德之争,就要变成儒、法之争,曹操开口制止。

  说实话,这玩意曹操都不想讨论。

  自孝武皇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已经持续三百年。

  虽然一直都是外儒内法,披着儒家的外衣,实则行法家之事。

  但如今儒家已经是主流,没必要捅破这层窗户纸,争论也无甚意义,反而会惹火上身。

  “丞相,冲公子之言,老臣实在不敢苟同。”杨彪开口道:“老臣认为,首推德才兼备,次推有德无才,再次无德无才,无德有才之人不可为官。”

  “理由呢?”曹冲接过话头,“我举例说明了我的论调,你也应该举例说明,而不是在这说车轱辘话,治经学治傻了?”

  “你...!”杨彪怒道:“休得辱没经学!”

  一时间,许多世家之人怒目而视,同仇敌忾。

  世家之所以是世家,是因为他们掌握了释经权。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何为六经,乃公就是六经。”曹冲讥讽道:“一个个别那么冠冕堂皇,六经都被你们玩儿烂了,随意曲解经典,来逢合你们自己的观点。”

  汉朝的官学就是经学,而经学的解释权又在世家手中。

  简而言之,朝廷出卷子考试,但具体答案是什么,世家说了算,偏偏世家还是考生,这特么不是纯扯淡么。

  见杨彪又要发怒,曹冲懒洋洋挥手,“废话少说,请举例说明。”

  “举什么例子?!”杨彪怒道:“我且问你,一个人的才能,可否慢慢培养、锻炼。”

  “自然可以。”曹冲点头作答。

  “既如此,为何不选有德无才之人?他们有德行,再慢慢培养才能,不就是德才兼备的官员吗?”

  “哦~这样啊。”曹冲笑呵呵道:“那“五二零”我且问你,一个有德之人,是否会堕落呢?”

  “不会!”杨彪不假思索。

  “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确定有德,就一辈子有德咯?”曹冲继续问道。

  “然也!”杨彪傲然道:“道德修养一旦建立,那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行,我给你举个例子。”

  看着笑呵呵的曹冲,杨彪心中一紧。

  “凿壁偷光的匡衡。”曹冲继续道:“小时候家境贫寒,发奋读书,最终成为大汉丞相。”

  “可惜,一朝大权在手,便肆意妄为,勾结宦官,晚节不保,最终被贬为庶人。”

  “还有咱们的老熟人孔融,小时候就知道让梨子,老了老了,非要贪图杯中之物。”

  “由此看来,德道并不是恒定的,人是会堕落的。”

  “有德之人,也会变成无德之人。”

  “而有才之人,则不会变成无才之人。”

  “因为真才实学,学到就是学到了,受益终身,反而道德会一瞬间丢失掉。”

  “两相比较下来,显然有才无德,大于有德无才。”

  “有才无德的底线,就是有才无德;而有德无才之人,或许会变成无德无才之人。”

  哑口无言,杨彪再一次被干沉默。

  举例啊举例,匡衡是史书上的人,事迹广为流传。

  而孔融压根就是同时代的人,大家也都有目共睹。

  没法反驳啊!

  “怎么不说话啊?”曹冲打趣道:“这么多人说不过我一个?继续嘛!”

  “嘿嘿嘿~”主位上的曹操乐了,笑得前仰后合。

  笑过之后,曹操开口问道:“对于《招贤令》,你们谁还有异议?”

  “有异议也没关系,大可以提出来,麟儿自然会一一驳斥尔等。”曹操说着嘴角露出一抹讥讽。

  这事儿,明明是关乎利益的事情。

  但这种话不能拿到台面上说,显得跟分赃似的。

  曹操下达招贤令,暗中的目的,确实是为了削弱世家,扶持寒门。

  但明面上的理由,乃是选举贤才,为国为民。

  世家反对招贤令,暗中目的是保卫自身利益。

  但明面上反对的理由,不能直接牵扯利益,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